四
人類學會使用工具,據認為距今已有250萬年。
為勾勒人類文明過往的脈絡,執著、理性的人類進行了浩如煙海的考證和寫作。盡管理論紛繁、觀念萬千,但在一處大致一致:人類社會運動階段性的重大變化,背后總是伴隨著相應的某種重大技術的誕生。那些重大技術的誕生,不約而同地成為人們把握過去漫長歲月的歷史地標。
9000年前,人類將第一粒種子有意識地播種在后來被稱為“新月沃土”的穴居旁,我們的先人就一步跨入生存發育的新境界。從此,可以成千上萬地定居在同一個地方,不再漫無目的地四處流浪。
3400年前,鐵礦石與木炭在西亞某個角落里偶然相遇,從此,堅硬鋒利的鐵器,武裝人類走上大帝國你起我落的廣闊舞臺。
2200年前,在中亞游牧民族中出現的馬鐙,使人類文明的蔓延和擴張,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闊,踩在馬鐙上的騎士集團被認為是歐洲封建制度誕生的重要推動力。
550年前,西歐小城美因茨的一場大火,成為點燃歐洲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重要的火種。災難中星落四方的古登堡工匠,將禁錮在這里的印刷技術播撒到整個歐洲,知識和思考因此沖出了修道院和貴族莊園的圍墻。
238年前,英倫島上第一臺蒸汽機的轟鳴,將人類社會送入了新階段。人類獲得的能量完全不同于往常,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質被精細地分析和辨認,不斷化合出生物體不能望其項背的宏大力量。人類獲取的財富讓舊有的歲月相形失色,恰如1848年卡爾·馬克思歷史性的感嘆:“不到一百年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人類對知識理性的崇尚,曠古爍今,幾乎所有人人生的三分之一,被送入了知識的大工廠。科學技術的概念系統地產生了,被奉為社會發展最基礎的力量。
人類創造的讓自身都震驚的力量和變動,社會所有領域里發生的革命性變遷,使人類認識到要將蒸汽機啟動的這個階段從人類所有的經歷中區分出來,工業時代和工業文明的概念因此誕生。與這個不同往常,又不同凡響的段落比較,過去的萬年歲月被稱作農業時代或農耕文明。
動能充沛的工業時代,發展和變動幾乎是無止境的。時至20世紀中期,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登上人類活動的舞臺,關于信息爆炸,關于信息時代或知識文明的表述不絕于耳,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新時代那噴薄而出朝陽般的光華。
“我們確實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階段,”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教授盧恰諾·弗洛里迪感嘆說,“我們從以物質為基礎的社會,以黃金為基礎的社會進入了以能源為基礎的社會,然后進入以信息為基礎的社會。”
萬維網出場的1991年,接入互聯網的全球計算機只有20萬臺,23年后的今天,全球70億人口中將近30億成為網絡人口。
人類因此變得空前富有,一家微博網站一天內發布的信息就超越了《紐約時報》辛勤工作的60年;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一天上傳的影像可以連續播放98年;如今兩天積累的信息總和,就相當于人類歷史留下的全部記憶。
伴隨著海量信息幾乎無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隨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囊括一切的連接,人們有理由預見,財富、生活、交往、創造、觀念,立體的又一輪激烈變革就在眼前。
身處一個時代開啟的黎明時刻,人類未知的遠遠大于已知。無論如何,新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