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國面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陣痛之年,宏觀經濟指標并不樂觀,但去年年初提出的經濟目標大部分達成。尤其是新增就業,僅用三個季度就完成了全年目標。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會更多,但沒有那么悲觀,經濟發展換擋不失速。
官方形容2014年的中國經濟為“情況比預料的要困難,結果比預想的好”。如果以國內生產總值觀察2014年的中國經濟走勢,7.4%左右的增長率幾乎呈一條直線貫穿全年,以季度為時間周期觀察,上下波動幅度不超過0.1個百分點。而以全社會用電量、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利潤等指標來衡量,去年全年經濟波動則更容易顯現出來。
2014年我國經濟的成績,主要依賴于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部署,基本上在“必須保證完成目標”和“適應經濟新常態”之間來回擺動:當經濟指標比較嚴峻時,強調“穩增長”多一些;當指標比較穩健時,強調改革和結構調整多一些。
這種看似“隨風擺動”的政策取向,實則體現了政府“一手促改革、一手穩增長”的行穩致遠政策思路。穩增長相對來說駕輕就熟一些,促改革道理人人都懂,但實行并要兼顧起來卻分外吃力。在穩增長的同時完成改革,管理層需要高超的平衡術。
展望2015年,房地產面臨高庫存和人口老齡化,制造業面臨去產能,基建面臨資金瓶頸,出口也穩而不強。通過改革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通過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也即通過改革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但是必須明白,改革需要付出代價,結構調整需要時間和過程。
在經濟新常態下,雖然需要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但同時也要足夠重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證經濟增速繼續沿著平穩的臺階下移。當經濟增長乏力時,適度加大投資不可或缺,否則一旦大幅下跌趨勢形成,再來尋求啟動經濟的辦法和途徑,恐為時已晚。
適度加大投資,既可彌補多年的欠賬,也能拉動經濟不致失速。我們沒必要談投資色變,特別是在通縮陰影漸顯的情況下,及時而有力的投資支持,對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前行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