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的頭三天,A股市場出現了連續三天上漲,上證指數創出重要的階段性新高,股市正在重新成為國人關注的一個投資市場。雖然就目前來說,認為A股市場已經出現牛市行情可能還為時尚早,但持續多年的熊市行情所造成的籠罩于A股市場的悲觀情緒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
面對A股市場出現的這種積極變化,不僅投資者高興,市場管理部門也頗有揚眉吐氣的感覺。中國證監會打破了每周五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的慣例,于本周二由新聞發言人接受媒體采訪,對當前的股市發表了肯定性看法。發言人認為,資本市場各項改革措施的效果開始顯現,同時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融資成本有望下降,激發了市場活力,市場信心有所增強,股市的運行反映了這種變化。
放眼國際上新興市場的發展規律,大都能夠保持相當長時期的上升行情,不僅推動了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繁榮,而且造就了國民的普遍富裕。我國的A股市場卻“逆襲”了這個規律,雖然也出現過幾次令人激動的上升行情,但每次強勁上升的后果總是帶來急劇的下跌,大多數投資者收獲的是慘重的損失。
A股市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一個不容回避的原因是市場從一開始就被納入了政府的管制之中,而這種管制從本質上說是與股市的自由交易特性相悖的。股市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資本聯合起來以適應大工業時代要求的產物,政府在其中并不起什么作用。中國的股市則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瓦解之后,隨著資本進入經濟并成為市場要素而產生的,而在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政府從一開始就為其建立了嚴格的管制框架。這種管制首先體現于股票發行,股市的融資功能因為滿足了政府幫助企業發展的需要而被迅速放大,政府利用審批制將大量經營狀況惡化的國有企業推上了股市,造成了股市投資回報低下的現實困境。政府對股市的管制還體現于股票交易,幾乎每一次牛市行情的夭折,其背后都有政府伸出“看得見的手”干預的影子。
政府對股市的這種過度管制,與對經濟的過度管制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政府職能錯位導致的結果,它的后果之一也與經濟領域一樣,導致股市中的腐敗層出不窮,與權力捆綁在一起的權力尋租和內幕交易極大地損害了股市交易的公正公平,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嚴重侵犯。因此,要改變A股市場的這種積弱狀況,唯有進行徹底的改革。最近一年多來,中央政府大力推進了政府職能改革,大批束縛市場活力的審批事項被取消,保證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順利推進和經濟增長的穩定。這種積極效果在A股市場上也正在發揮出來,目前股市出現的上升行情,不僅得益于經濟景氣回升給股市帶來的利好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證監會推出各項以簡政放權為內容的改革措施后,股市自身的活力也正在釋放出來。
長期低迷的A股市場,使作為市場管理者的證監會也倍感壓力。而現在行情的好轉,使證監會在這方面的壓力可以減輕許多。但是,行情雖然好轉,A股市場的改革卻不可放松。值得警惕的是,在以往A股市場漫長的熊市中,證監會也經常釋放出改革的高調,但一旦行情好轉,各種改革的設想便“刀槍入庫”了,“改革”成了市場監管部門緩解壓力的一個擋箭牌。A股市場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很多問題,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的積習仍未根除,由國企改制的上市公司股東意識仍然很淡薄,內幕交易的監管還存在許多盲區,投資者受到侵害后的索賠還存在很大困難,而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只能依靠深化改革來解決。
股市行情的向好,為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證監會將把推進監管轉型與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和財富管理、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緊密聯系起來。而當務之急的改革便是盡快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確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但是,這種改革并不是要求證監會簡單地放權,由于股市天生具有的逐利性,在我國的社會誠信機制還很不完善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復雜的欺騙投資者的行徑,因此需要證監會建立起有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這種改革將對證監會現行的監管手段形成巨大考驗,因此,監管部門的改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