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葡萄牙BES銀行財務健康狀況在歐洲大陸引發一輪恐慌情緒,對歐美股市造成嚴重打擊。筆者認為,葡萄牙BES銀行危機加大了市場的恐懼情緒,需要警惕其帶來的“蝴蝶效應”。
葡萄牙BES銀行事件源自去年12月葡萄牙央行在意識到Espirito
Santo國際集團(ESI)可能存在財務問題后,開始對其及其子公司進行審計。ESI集團是由葡萄牙一家大型家族企業創建的,總部位于盧森堡,在葡萄牙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集團,主要經營酒店、醫院、銀行等行業。ESI集團的子公司ESFG持有BES銀行25%的股份,是BES銀行的控股股東。葡萄牙央行在審計中發現ESI集團存在嚴重財務會計問題,今年5月,葡萄牙央行又發現該集團利用一些銀行來發行債務,其中包括其控股的BES銀行。7月10日,因BES被爆出在ESI集團上有大量風險敞口,其股票遭遇拋售,股價暴跌16%,而ESFG也被暫停了股票及債券交易。
BES銀行危機最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葡萄牙政府斡旋下達成某種紓困協議,或者由政府對該銀行進行信用托底。葡萄牙央行目前已經介入,假如該銀行面臨破產風險,很可能為其托底。盡管如此,BES銀行危機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仍然極大,需要提防。2010年到2012年,歐債危機使得包括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與西班牙在內的“歐豬五國”,每一天都顫顫巍巍地生活在債務危機陰影之下。在歐債危機中,歐洲銀行業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相互交織、相互放大,銀行健康狀況的信息嚴重沖擊了金融市場。近一年多來,歐債危機的風暴也逐漸平息,歐債危機的解決才有些眉目,投資者剛剛對歐洲金融系統樹立起了一點信心,監管部門希望對120多家大型銀行進行壓力測試時,各銀行能向市場交出一份健康的體檢結果。然而,葡萄牙BES銀行危機顯示出歐洲銀行業情況依然不穩定,投資者對歐洲市場和歐洲銀行業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似乎歐債危機并未完全離去。
在筆者看來,葡萄牙BES銀行危機事件與歐債危機并沒有多少直接關聯,但其畢竟發生在歐債危機并未完全煙消云散的當口,引發投資者的聯想與擔憂也屬正常。BES銀行危機其實與葡萄牙銀行業治理不完善與歐洲銀行業監管疏漏有很大關系。今年5月,葡萄牙政府宣布將完全退出由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組成的“三駕馬車”的國際救助計劃,而且不需申請預防性信貸。這使其成為繼愛爾蘭之后第二個在沒有使用緊急救助的情況下退出經濟援助計劃的歐元區國家。葡萄牙這么早退出救助安排,似乎是急于想證明其對本國經濟復蘇、財政治理以及銀行業改革等方面充滿信心。但BES銀行危機事件的爆發,給葡萄牙政府和歐洲銀行監管部門上了一堂風險案例課,讓他們認識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展望未來,無論是葡萄牙還是歐元區,仍然需要強化銀行業治理和監管。由于銀行業關聯交易是伴隨著銀行業機構產權關系復雜化而出現的一種客觀現象,交易雙方在形式上法律地位平等,事實上地位不平等,交易一方可對交易另一方進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響,因此,關聯交易客觀上存在不公平及濫用的巨大風險。BES銀行與母公司之間的關系已經充分揭示了這一點。因此,強化銀行業治理主要是通過規范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子公司治理結構,防范銀行業關聯交易風險。而強化銀行業監管,也主要是強化銀行業關聯交易監管。日前,葡萄牙央行表示,理解外界對其銀行業監管的批評,將立法加大監管。銀行業關聯交易監管,要著力于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監管、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監管以及企業關聯交易信貸風險的監管,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立法,強化銀行內部控制。從戰略角度看,還要充分發揮歐洲銀行業聯盟的作用。今年4月15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銀行業聯盟法案的最后部分——單一清算機制和國家存款擔保基金規定。至此,由單一監管機制、共同存款保險機制和單一清算機制為三大支柱的歐洲銀行業聯盟終于由構想變成現實,這被認為是歐元區成立10多年來歐洲金融一體化的最重大進展之一。歐洲銀行業聯盟這個統一監管制度,有望在2016年1月真正發揮“自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