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6月底發布年度報告認為,發達經濟體延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將給市場帶來巨大風險。不過,最近主要發達國家央行紛紛表態暫不考慮加息,有和國際清算銀行唱反調之嫌,其原因在于這些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的取向并不一致。 早在一年前,國際清算銀行行長卡魯阿納就曾表示,全球持續的超低利率環境已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構成威脅,盡早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并不能確保可以平順地走在政策正常化道路上,但“退出太晚或者太慢”只會令央行更加被動。 國際清算銀行有諸多擔憂:一是寬松貨幣政策的效力持續遞減,二是新興市場國家以及小型發達國家必須應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三是一些國家正面對通貨膨脹持續走低的難題,四是掌握好退出行動步調也是難度系數頗大的挑戰。 不過,各國央行都在念自己那本“難念的經”。 歐洲央行的態度不必多說。上個月該行因歐元區物價指數處于危險區域剛剛下調了利率,成為實施負利率的大型央行。歐洲央行對寬松貨幣政策的依戀實屬出于無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次日表示,他不認為人們現在會同意提高利率。他還說,維護金融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應該是宏觀審慎政策。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際清算銀行發布警告后也表示,貨幣政策作為一項政策工具,在維護金融穩定上面臨重大限制。無獨有偶,耶倫和歐洲央行同樣認為,所謂的宏觀審慎政策應該擔任“主角”。 至于日本銀行則一再表示“日本經濟的基本趨勢仍將是溫和復蘇”,并對未來前景保持信心。如果上調消費稅的影響繼續維持溫和顯現,今年日本央行很可能不會再度推出進一步的寬松貨幣政策。不過,日本央行不會輕易放棄目前的大規模寬松貨幣政策。一是這一政策正在發揮預期效用。二是日本央行的通脹目標十分明確,為了實現2%的通脹目標(剔除消費稅增稅影響),央行會一直推行貨幣寬松,除非物價、經濟表現超出了央行的預想,而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調整。 在經濟表現出色的英國,英國央行在國際清算銀行發出警告之前的態度一直飄忽不定。6月12日,該行行長卡尼表示,英國央行的加息時點可能早于市場預期,導致市場普遍猜測2015年上半年英國央行就會提高基準利率。但此后不到半個月,他又表示,何時加息將取決于經濟表現,目前勞動力市場依舊疲弱,工資也沒有明顯上漲,因此央行不會貿然行動。顯然,英國央行擔心過早退出寬松政策將推升借貸成本,反而阻礙復蘇。 英格蘭銀行副行長Jon Cunliffe表示,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來遏制資產價格可能會損害經濟。因此,緊縮貨幣政策應被視為維護穩定的最后一道防線。 而為防止通縮,瑞典央行最近超預期降息50個基點,并提出“其他政策領域”將管理上升的家庭債務和房地產市場。 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或者是日本,都不愿意冒盡早讓貨幣政策正常化所可能帶來的風險。他們更多地是在唯經濟數據馬首是瞻。顯然,其貨幣政策的決定因素,并非資產價格、市場因素或政策效應,而是本國的經濟數據。 情勢如斯,即便是作為“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除了預警,也似乎無可奈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