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溫州天氣是異常的溫暖舒適,但溫州經濟能否如馬年暖冬那樣持續上升依然充滿懸念。雖然2013年溫州經濟轉型步伐在加快,工業生產出現回升,但與全省相比,發展步伐明顯滯后。回顧過去幾年溫州經濟由盛轉衰,經濟轉型遲遲未能有實質進展是主因。而過去幾年溫州房價的非理性上漲營造出經濟運行表面上的繁榮,實際上是極大地延誤了經濟轉型的最佳時機。
當前部分城市樓市的非理性繁榮,實際上是扭曲了經濟運行內在機制。在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中,財務預算是經濟行為的最主要約束,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重要作用的基礎。而社會經濟活動持續不斷開展,主要是經濟行為人在自身的財務約束下自主行為選擇的結果。可見,財務預算約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基礎。樓市也同樣面臨財務預算的約束。事實上,樓市的非理性繁榮,是對社會購買能力的過度透支,違背了財務預算約束的鐵律。作為三線城市的溫州,房價曾一度與北京、上海比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此相伴隨的是溫州制造業利潤空間進一步擠壓,創新動力不足。試問,當投資炒房利潤遠遠超過經營實體的微薄盈利,誰還會真正去經營企業?而金融杠桿的推波助瀾,則進一步吹大了溫州樓市的泡沫。一些本該關閉停產的企業之所以還要慘淡經營,實際上已成為企業主向銀行融資的平臺。不難發現,不斷吹大的樓市泡沫進一步繃緊業已存在的復雜金融債務鏈條,最終因為財務預算約束使得債務鏈條發生斷裂。溫州樓市最繁榮的那幾年,很多溫州民眾陷入了民間借貸的狂歡,奢侈品消費持續增長,炫富成為時尚。在這種情況下,還有誰能夠真心實意去經濟轉型,研發新產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溫州外向型經濟受到重創,這本該是一次絕佳的經濟轉型良機,卻由于此后樓市的非理性繁榮而被延誤。
樓市非理性繁榮掩蓋了真實經濟景象。過去幾年房價累積上漲所形成的巨大房地產財富效應,已經刺激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服務業總體擴張。但這種刺激作用,有可能會掩蓋真實經濟景象。由于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而房價過快上漲引發的財富轉移,進一步惡化中等以下收入人群經濟負擔,并導致社會消費擴張乏力,對服務業擴張形成較大抑制。過去幾年樓市非理性繁榮所支撐的經濟增長假象,因為社會財務預算剛性約束而難以為繼,并在未來一段時間逐漸暴露。
樓市是完整的市場,從根本上說不存在特殊情況。雖然樓市存在區域性,但依然是相互聯系、完整的市場。針對三、四線城市樓市泡沫的破裂,有分析認為緣于一線城市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城市特殊地位,可以排除這種沖擊。但是,如果三線、四線城市樓市率先崩盤,那么將通過復雜的金融債務鏈條和人口流動方向變化很快影響到一線、二線城市。
目前看,我國經濟轉型很難避免經濟陣痛。樓市對國民經濟的綁架,使得經濟轉型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即使是這樣,也必須要邁出這一步。如果任由房價非理性上漲,那么還會積聚更大的經濟金融風險,而這必然是國民經濟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未來可能即將展開的樓市調整中,需要保持定力,不能因為房價出現下跌就盲目救市,正如不能因為房價出現些許上漲就進行打壓。不管怎樣,若今年樓市理性回歸,就是經濟轉型之幸,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