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設計”在國際設計界向來占有重要地位。丹麥設計的產品不僅外形美觀大方,而且經久實用,享譽全球。無論是建筑、家具,還是服裝、電器,其核心理念都以簡潔和實用為宗旨,以營造明快、舒適、自然的居住環境為世人稱道。而“丹麥設計”的起源、發展與精華則可以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丹麥設計與藝術博物館”里飽覽無遺。
丹麥設計與藝術博物館成立于1890年,于1895年首次向公眾開放。博物館最初位于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邊的一座建筑里,上世紀20年代遷移到現在所處的位置——哥本哈根海港的黃金地段,緊鄰丹麥最著名的名勝古跡阿馬林堡王宮。
丹麥設計與藝術博物館的成立,被公認為當時丹麥工業與手工業緊密合作的成功典范。手工業的大師和工匠們為博物館設計制作了最初的許多精美展品,而將手工作品工業化的生產方式讓普通人也買得起這些精美的設計作品,使得曾經高高在上的藝術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精品設計不再僅僅是貴族階層獨享的特權!皾M足社會不同層次人的需要”在丹麥各界逐漸深入人心,與其他因素一道對丹麥社會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從而孕育并促進了丹麥人人平等福利國家的形成。
博物館館長安妮-路易斯·索瑪說:“當時丹麥剛剛出現工業化生產方式,這為人們大規模制造手工藝品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工匠設計的精美物品不再為特權階級專享,平民百姓也有機會享受到精美設計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漸漸地這成為一項社會性工程。你可以說,丹麥設計的發展與丹麥的現代福利國家模式是相關的,你甚至可以說,丹麥設計是福利國家這個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形式!
丹麥設計崇尚簡約,同時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簡潔、樸素、低調、不做作的外表下,蘊含著設計者處處為使用者著想的精心考量,設計師們往往將材料、功能和造型融合在一起,造就宛若天成的有機統一。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丹麥設計在設計界獨樹一幟,贏得世界關注,被譽為“丹麥現代”。丹麥多位世界級設計大師的精品佳作,比如漢斯·維納的“雪茄沙發”、阿納·雅各布森的“蛋椅”和“天鵝椅”、保爾·漢寧森的燈飾等等,都被視為驚艷之作,收藏者趨之若鶩,成為傳世精品。
這些丹麥設計大師和代表作品至今仍影響巨大,為今天年輕的設計師們提供啟發和靈感,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使得他們更加勇于探索,敢于向傳統挑戰。因此,丹麥設計就形成了另一大特點:創造性地利用和發揚傳統。現代丹麥設計涉及到很多新的事物和元素,但總能在設計的廣泛領域內找到與傳統、轉型及革新之間的強大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