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侯宜中與位于江蘇儀征的揚州化工園已“較勁”8年。退休前曾擔任儀征市環保局黨組書記的他,為舉報揚州化工園企業污染和環保違法違規,連續8年向上級有關部門舉報污染問題,反映情況和建議,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部門的重視,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問題依然存在。八年來,他累計撰寫調研材料、信訪件已近30萬字。“為城市環境和百姓碧水藍天,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哪怕終老,直至儀征生態文明,百姓滿意。”(人民網11月19日)
不少網友指責侯宜中在任上不作為、退休后才作秀,這與事實不符,侯宜中在任上就開始舉報,可惜效果不明顯——記者探訪發現,揚州化工園鄰近儀征主城區,在城區能隱約嗅到化工廢氣的味道。當地群眾反映,“園區企業化工廢氣排放嚴重時,眼睛睜不開,喉嚨作癢,在家不敢開門窗。”正因此,侯宜中的舉報不得不持續至今。問題在于,侯宜中曾任儀征市環保局黨委書記,為何不依法關停責任企業?
一個細節也許道出了侯宜中的無奈。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比以前好多了,現在一發現化工廢氣擾民,儀征環保局就敢叫停了。”換言之,儀征環保局以前不敢叫停。個中原委,此前媒體已有披露,一是,揚州化工園行政上歸揚州市管理,儀征環保局作為下級單位僅有項目初審權,而并無決定權,管理起來諸多掣肘。二是,揚州化工園是揚州市的財政支柱,僅優士一家企業,2008年即上繳稅收2億元。此外,侯宜中透露,揚州化工園主管環境的管委會副主任吳汛,其丈夫正是優士的領導,“按理說是應該回避,本來是貓抓老鼠,現在貓和老鼠一家人,怎么管?”
侯宜中面臨的困境,顯然不是孤例。時任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在接受央視《新聞調查》采訪時坦言:“環保是什么呢?沒有槍、沒有炮、只有沖鋒號,只會吆喝。”劉向東還說:“它(基層環保局)這個貓呢是地方政府養的貓,它這個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如果這個貓不聽話真的去捉耗子,會有什么后果呢?看看下面這個例子就知道了。
2010年5月28日,安徽省固鎮縣委組織部下發通知,對該縣環保局的6名工作人員予以集體停職處理。原因是,環保局此前多次去當地一家企業檢查,影響了招商環境和發展環境。
應該承認,在基層中,既有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的環保部門,也有想作為而備受掣肘的環保部門,像侯宜中以及固鎮縣環保局的相關人員,堪稱不辱使命,但他們往往有心無力。該如何破解這種局面?有人提出環保部門應實行垂直領導,事實上當前的地方環保部門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雙重領導,由于其人財物由地方人大、黨委和政府決定,對當地的依賴性顯然更大,這也許就導致了一些地方環保部門的無力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