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14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意見》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二是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三是培育信息消費需求;四是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等。(8月14日人民網) 信息消費是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在我國,信息消費漸成時尚,已是人們隨著生活的改善和收人的提高,在滿足溫飽型的衣食消費后,追求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必然。交流作為基本的信息需求,在移動通訊技術普及的今天,已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張揚。 此次,國家把信息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從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培育信息消費需求、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和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不僅凸顯了信息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還給經濟發展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一池春水”,讓人們看到了信息消費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信息消費可以拉動內需保增長,起到促進作用。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公布的數據,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39.9%。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比如購買一部智能手機,從打電話、上網所產生的通訊費到下載安裝各種APP,在閱讀、看視頻、使用團購業務等操作行為所產生的花銷都是信息消費的一環。因此,在信息消費這個領域里做一些文章,對于拉動內需,特別是對于消費結構的升級,特別是像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服務業這種新的產業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信息消費對于改善民生也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內需緊連著民生,大力發展信息消費,有利于不斷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充分釋放潛在消費需求,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進而為擴大內需提供有力支撐。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多媒體不斷滲透于家庭生活,出現了所謂“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任何時間(whenever)、以任何方式(whatever)可以與任何人(whomever)進行各種信息傳遞,從而使各種消費活動更有效地進行。信息消費使傳統的衣食住行的消費方式也更有效益。例如:隨著信息消費的發展,人們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出行明顯減少,城市交通的擁擠狀況也會得到大大緩解。 但我們還應該看到,目前我國信息消費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其深遠的市場潛力還未充分挖掘。正因為如此,國家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四點主要任務,就是為信息消費的快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也正如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所說的那樣:“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能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00多億元。數據顯示,美國、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費支出分別為3400美元和2400美元,我國僅為190美元,信息消費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信息消費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正被人們逐步接受,并且越來越火爆。此次,國辦公布《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對于加快網絡購物、網絡支付、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發展,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具有深遠的影響,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的重大舉措,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