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制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出臺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方案。市場人士對此評價,“制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是重大利好。 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一直以來是監管層推進的重點工作,但任務還相當艱巨。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有關負責人今年3月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資本市場股權文化缺失,資本約束不健全,中小投資者處于相對弱勢地位,權益容易受到侵害,如何維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已成為當前市場建設的一項中心任務。 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符合A股市場的實際情況。散戶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占主體,2011年底,自然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比較專業機構投資者高出10.9個百分點。監管層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但在短期內,中小投資者仍會是A股市場上的投資主體。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意味著A股市場上的多數投資者權益沒能得到有效保護,投資者信心的提振無從談起。某種程度上說,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性不遜于提高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需要不斷提高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更離不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誠信度、透明度。一個多數投資者權益保護存在問題的市場,其他方面無論如何改進與提高,也很難說投資價值得到實質提升。 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2013年年會上,深圳證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指出,現階段,中小投資者保護不是給予中小投資者優越于大股東的特殊待遇,而是矯正和彌補二者之間相差甚遠的不公平待遇。她指出,中小投資者需要保障的正當權利包括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分紅權、提案權、表決權、司法救濟權等。宋麗萍對此的內涵闡述,說明保護中小投資者重在更好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改變市場上的畸形利益格局!爸贫ㄍ顿Y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需要通過法律、制度、監管等手段,讓中小投資者獲得與機構投資者及大股東相等的權益。 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離不開證券市場誠信水平的提高。誠信是資本市場的立市之本,也是維護市場參與各方,特別是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肆意圈錢、變臉、造假,信息披露欺詐屢見不鮮,以及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參與造假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嚴重侵害了投資者權益。A股市場必須建立起誠信約束機制,提高違法違規的成本,讓失信者為其錯誤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消除造假欺詐等違法行為
“前赴后繼”的怪像。 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亟待彌補當前保護手段上存在的“短板”。我國已經建立證券民事訴訟制度,但中小投資者權益難以獲得有效保護,對違法的上市公司及責任人的法律約束及懲罰十分有限。如果不改變訴訟成本高、證據獲取難、索賠效率低等現實困難,中小投資者訴訟維權的積極性難以提高。中小投資者維權難長期得不到解決,無異于給違法行為提供了“溫床”。對此,監管層提出過推進專門機構持股行權及維權訴訟的設想,但從市場呼聲來看,更希望借鑒國外成熟做法,引入集體訴訟制度。建議有關方面研究集體訴訟制度的可行性,使其早日成為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的“殺手锏”。 證監會主席肖鋼上任后首次講話提出,“資本市場要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這話說到了投資者的心坎上,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望。踐行資本市場的中國夢,不妨先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抓起,為市場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