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僅有的兩個交易日,上證綜指都以紅盤報收,傳遞出市場對于新一年的期待。而元旦假日期間,證監會再度使出殺手锏,嚴懲新股上市業績變臉,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對業績下滑信息披露不夠,科恒股份和南大光電兩家創業板公司的保薦機構被開出罰單。國信證券、太平洋證券及其保薦代表人被采取監管措施。這是繼珈偉股份、百隆東方之后,證監會再次對業績大幅下滑的首發項目中介采取監管措施。 盡管看起來兩家保薦機構只是被出具了警示函,但這可能影響證券公司的評級,不僅會讓其每年多繳納數千萬元的保證金,更會使其各項業務的開展全面受限。對于保薦代表人而言,“3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監管措施也相當嚴厲,不僅會影響項目進展,更會給其本人帶上終身的職業污點。 有規定在先,本就該執行。這么多年,股市上出的亂子不少,可是真正受到應有處罰的企業和中介還并不多見。證監會這幾張罰單開到了股民心里頭。不過,造假違規的事情那么多,監管者是否能夠一碗水端平、鐵腕執法到底?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去年曝出來的新大地案和萬福生科案都涉及財務造假,至今懸而未決。就連前年查處的綠大地欺詐發行案都還沒看到哪個中介機構來承擔責任。 當前,證監會又對排隊IPO企業展開了財務大檢查。以中國企業上市包裝的傳統來估計,嚴格而專業的檢查極有可能得到令人震驚的結果。到時候,對那些過度包裝的企業和中介,證監會能否痛下殺手? 為了這個市場的清潔,為了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利益,期待監管層能頂住壓力、秉公執法,以鐵腕執法守住股市誠信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