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歐元區經濟在歐盟和歐元區各國政客的合力推動下,不出意外地陷入了三年來的再次整體衰退。 歐洲統計局上周四(11月15日)發布的第三季度最新數據是,歐元區GDP增速僅為-0.1%,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荷蘭經濟顯著收縮,德國經濟增速也出現放緩。同時,通過緊縮措施的希臘仍在嗷嗷待哺,政客也仍在糾結于救助與緊縮,抗議緊縮的罷工卻在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重債國此起彼伏,其中不乏暴力沖突。 這是一幅衰退的圖景。與這一衰退圖景相配合的是,政客們在忙著修補漏洞,不過目前所做的也僅限于修補。確切地說,政客們常常在債務大限即將到來時緊急行動,以避免炸彈被引爆,而更多的時間都在爭吵與夢游。最新的案例就是希臘的50億歐元債務,在債務即將到期的11月13日,希臘成功地售出40.6億歐元國債,避免了一場有驚無險的債務違約。這與其說是希臘的成功,不如說是國際債權人的擔憂與憐憫。接下來可以預見的是,圍繞1740億歐元紓困計劃、債務目標的削減期限等問題,國際債權人仍將吵得不可開交。 老實說,這些爭吵雖然在促使債務國節衣縮食削減赤字調整結構等方面有所助益,但卻不能帶來債務問題的根本解決。對希臘等債務高危的邊緣國家而言,國際債權人不是天使,他們所盤算的大多是自己家里的那些小九九。換句話說,他們不太關心債務高危國未來的發展機會和空間,更關心的是他們的投資是否貶值,他們的回報是否豐厚。對債務的稀釋,并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這正是他們傾向于選擇緊縮的原因之所在。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債務國乃至整個歐元區,都不應該再繼續糾纏于債務的削減與緊縮,是時候調整經濟政策了。從單個債務國來看,債務不會憑空消失,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緊縮對削減財政赤字降低債務的作用有限,解決債務問題有賴于貨幣寬松和經濟增長。貨幣寬松的權限在歐央行,這些債務高危國缺乏稀釋債務的手段,是否寬松仍待國際債權人與歐央行的博弈,也有待歐洲經濟形勢的變化。債務國所能做的是以經濟增長這條腿走路,比如希臘,當務之急也只能是加大結構性改革解決勞動力市場與財政上的扭曲,吸引投資,增加就業,使經濟早日恢復正常。 對歐元區而言,也應該拿出更多時間考慮增長問題了。11月15日,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Jean-Marc
Ayrault)在柏林會晤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開出的“藥方”是:“法國的目標是實現經濟重新增長。”解決這些債務國乃至整個歐元區問題的根本辦法,當且僅當依靠經濟的“重新增長”。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歐洲針對銀行業流動性危機推出了LTRO(長期再融資計劃),針對各債務國的主權債務危機推出了OMT(直接貨幣交易),如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LTRO和OMT只是緩解了銀行間流動性和邊緣國家融資成本上升的問題,對實體經濟的作用有限。歐洲既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更需要找到提升整體競爭力和經濟增長的辦法。這其中,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都至關重要。 然而,歐洲目前仍很淡定。歐央行在一周前的口徑是,盡管認同增長前景將走軟,但仍沒有做好轉變政策立場的準備。現實是,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暗淡無光。印證GDP增速下滑的是,歐元區10月份綜合PMI(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創40個月的新低。市場據此預測稱,歐元區四季度GDP將環比收縮0.1%-0.2%。留給歐洲政客們的時間,越來越緊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