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幾年來,電信資費總體水平下降幅度比較明顯。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電信綜合價格同比下降6.1%,資費持續下降的趨勢還在延續。同時,寬帶普及提速,3G應用日漸深化,電信服務品質獲得了較大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還集中整治電信亂收費行為,嚴格規范電信資費行為。這些降資費、提品質的努力,使消費者受益頗多。
但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電信資費的指責依然不少。據統計,一季度有關電信服務的申訴中,收費爭議申訴依然占據總量的37%,特別是關于移動電話和手機上網收費的申訴有所增加。
到底哪些問題使“持續下降”的電信資費水平依然難以得到消費者完全認同?總體看來,有幾個方面比較突出。一是資費套餐繁瑣,消費者可選擇空間不夠。二是資費結構不合理。與語音業務資費相比,寬帶上網等數據業務資費偏高;與固話業務相比,移動業務資費偏高。三是地區間資費不平衡。基本相同的服務,不同地區之間價格差異較大,特別是有線寬帶、移動數據業務,同樣帶寬或流量,高價格地區比低價格地區甚至貴近一倍。四是惡意或不規范資費行為依然存在。
總而言之,電信資費與消費者期望之間,尚有不小的距離。消費者期待更多的是,一要規范收費,二要降低資費,三要提升性價比。
其中,首要的是規范收費。消費者對亂收費、資費不透明或惡意吸費等行為指責尤甚。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完善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嚴禁電信企業通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虛假宣傳等違規手段非法獲利,嚴厲打擊價格欺詐、內置吸費等行為,特別是要加大處罰力度,樹立良好的監管導向。
電信企業也應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嚴于律己,在規范收費行為的同時,要平衡消費者利益和企業利益,推動資費總體水平不斷降低,提升服務品質,提供更多的服務選擇。目前有一些電信業務的資費水平已經很低,比如市話等語音業務,資費下降空間確實非常局促。但有線寬帶服務、移動數據業務等資費水平市場反映依然相對較高,應有所下降。對于下降空間小的業務,則要隨著技術手段的提升,不斷提高其性價比。同時,要簡化優化資費套餐,給消費者更多自主選擇,讓套餐為消費者確實帶來實惠。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