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地處世界文化的遺產核心區河南省登封市的少林景區因管理混亂,“距離5A級旅游景區標準差別較大”,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要求“限期整改”,“改好了還是5A級,改不好就可能被摘掉5A級的牌子。”(據1月30日《瞭望東方周刊》)
春節期間正是旅游的旺季,少林景區卻收到了“限期整改”的通知,而“可能摘牌”更讓人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人們不禁要問:河南的這張旅游“名片”到底怎么了?
5A是旅游景區的最高級別,無論旅游環境還是經營管理都應該是一流的。可少林景區的管理為何會混亂到“可能摘牌”的程度,甚至在整改期間也問題不斷?
目前,少林景區是由香港中旅公司絕對控股的,港中旅登封公司多位員工稱:它(港中旅)舍不得投入,管理不夠人性化,“只顧著賺錢”。因此,商家的唯利是圖肯定是混亂、環境服務不達標的一方面原因。不過,商家唯利是圖與管理混亂等方面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這在很多其他行業都得到了證明。
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資本的本性,這雖然是無法改變的,卻是可以抑制的。這就需要有關部門依法予以監管,從而讓經營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利益達到平衡。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就是一種監管的手段,而且這種手段也確實能起到督促的作用。這不,少林景區一接到“摘牌”的警告,登封市有關部門對其整改的力度就“空前”了。可以相信,整改之后的少林景區一定能保住5A的牌子。為什么?因為還從來沒有一家景區真被摘過牌子。在此之前,很多景區都曾被“限期整改”,但最終都有驚無險地過關了。
當然,就少林景區目前的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而言,5A或者4A,摘牌與否,影響不小,希望地方政府的危機感不僅出于某種“榮譽感”,更出于對廣大游客的責任心。
所以,問題嚴重后被“限期整改”,受到警告后“力度空前”,結果自然是“保牌成功”,然后管理又慢慢松馳起來……于是形成了惡性循環。如何打破這種循環?一要加強日常的監管,使監管常態化;二要加強監管的力度,讓違規者有痛感。比如那些嚴重不達標的景區,能不能真正摘一次牌子?“摘牌”確實像是一把劍,理應具有震懾性作用,但如果總是懸在那里,從來都不落下來,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一根蔥”了。
因此,筆者認為,景區質量等級應該完善退出制度,比如明確規定被警告幾次或者評分低于多少就直接摘牌,不要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如果真有哪家的“5A”被摘了下來,相信所有景區的“記性”都會大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