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李鬼”層出的板子又落在監管部門的頭上,板子挨得不冤。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是個老大難問題,長久以來,來自民間的頗有裨益的諫言不少,理論上,創新機制也好,完善法律也罷,最終都有賴于相關部門的有效執行。如果執行者缺少決心和責任心,老百姓的餐桌就永無安寧之日。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報道,在山東、廣西等多家超市,一些包裝上根本沒有“有機”字樣的商品,在超市價錢上卻變成了“有機食品”;有的食品包裝上只貼了“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但沒有認證機構的標識;有的“有機食品”認證已過期或撤銷,卻仍然掛著“有機食品”的招牌售賣。
對此,《經濟參考報》歸納網民意見認為,專業認證模糊、認證環節隨意性大、監管困難是造成有機食品“李鬼”多的主因。為了讓人們吃上貨真價實的有機食品,國家在健全制度的同時,還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無縫”監管,特別是對有機食品認證機構來一次全方面的認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