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柳傳志2004年退出聯想集團是“身退心未退”,那么此番辭任聯想集團,以楊元慶此前6月對聯想集團股權增持至個人最大股東為佐證,則可謂是相對“身心兼退”。 11月2日下午,聯想集團宣布董事會成員進行調整,柳傳志卸任公司董事會主席,楊元慶將擔任公司CEO兼董事長。 從2009年年初復出到今日再度辭任聯想集團,柳傳志為期兩年半的輪回,標志著聯想集團已從風雨搖擺中安全靠岸。彼時,聯想集團遭遇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后的最大危機,業務運營11個季度以來首虧。而今,聯想集團已實現連續8個季度增速大幅度超過競爭對手。 柳傳志再度辭任聯想集團,讓楊元慶重新掌舵聯想集團,一方面說明柳傳志認同楊元慶經過兩年多的歷練,聯想集團險境已過,楊元慶已經完全具備聯想集團董事長的能力;另一方面說明柳傳志已在更高層面的聯想控股布局,以圖打造可以與聯想集團在IT業地位齊驅并進的多個產業。 這從不久此前柳傳志的另一愛將陳紹鵬從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的位置離開,加入聯想控股并擔當聯想農業業務領軍人一事,即可見端倪。僅在農業領域,聯想控股近幾年已投入逾10億元,并涉足水果、肉類、雜糧等多個具體領域,在參與種植、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等多個環節之后,最終希望終端品牌的運作和經營,形成一個年產值逾千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 細心觀察柳傳志的進退之道,我們會發現柳傳志對自身角色轉換的定位,已近10年。而其真正從將到帥的角色切換,則是在2004年聯想集團融合IBM個人電腦業務,嘗試全面進軍國際化后。其時,柳傳志即將楊元慶推向臺前擔任董事長,而自己幾乎完全退居幕后全心布局聯想控股。但是,這個時段之于柳傳志而言,應是“身退心未退”,這從柳傳志之于管理層持股方面的變化即可看出。 只有在一個項目或一個產業相對成熟穩定后,柳傳志給予管理層相對較大的持股機會后,才可確認其完全放手——這可以從神州數碼以聯想集團的管理層股權結構變動可以看出。2007年郭為通過管理層持股計劃,擁有神州數碼10.29%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可以顯示柳傳志已完全放手神州數碼。同樣,今年6月楊元慶通過連續增持,持有聯想集團約8.7%的股份,成為聯想集團最大個人股東,由此可以確定此時的柳傳志真正選擇放手聯想集團。 如果說柳傳志2004年退出聯想集團是“身退心未退”,那么此番辭任聯想集團,以楊元慶此前6月對聯想集團股權增持至個人最大股東為佐證,則可謂是相對“身心兼退”。但這并不意味著如果聯想集團再度陷入危機,柳傳志即會置之不理,因為無論是神州數碼還是聯想集團,聯想控股依然是其最大股東,而柳傳志則是掌舵聯想控股的聯合艦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