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在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主辦的金融論壇上,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對2010年中國經濟形勢作了深入分析和預測,認為今年保八應該沒問題。同時,對十二五期間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后認為,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面臨很大阻力,2018年我國將結束投資高潮期,經濟增長將逐步下降到6%以下。他還提出了未來引領中國經濟增長的六大領域。包括產品創新、引導消費產品、服務業、環保、新能源及產業調整等投資。
2010年中國經濟還將適度高速增長
● 投資在今年具備保持快速增長的條件 ● 今年我國既不會通脹也不會通縮 ●
國家將對電影、體育產業進行補貼
(一)、今年GDP增長會達到8%甚至10%
1.今年我國經濟具備較快發展的條件 (1)今年我國的經濟將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國內看,在國家“擴內需,促增長”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經濟發展從前年到去年實現了“V”字形的轉變,已經進入上升軌道,為今年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奠定了基礎。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全國人大會已明確國家在今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今年我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國際看,經過各國的努力,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逐漸減弱,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在去年下半年已經開始走出谷底或不再下滑,在今年將進入復蘇階段,為我國的外貿和招商引資恢復增長提供了條件。 (2)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都表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消費:近幾年我國的消費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達到15%以上,去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為4.6個百分點,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以來,國家特別提出重視民生,繼續提高城市最低工資水平。繼續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最近又提高了7%-10%。預計今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仍會超過4個百分點。保八應該沒問題。 外貿:去年我國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為-4.1個百分點。今年的外貿將改變去年拉后腿的狀況,對GDP的增長將做出一定貢獻。 投資:去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為8.2個百分點,今年仍然是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投資在今年具備保持快速增長的條件: 一是去年新開工項目的數量和計劃投資額都有較大增長。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去年新開工項目344769個,同比增加87694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51942億元,同比增長67.2%。去年新開工項目數量和計劃投資額的大幅度增加,將在今年表現出來。二是絕大多數企業效益好轉,自有資金數量大幅增加。2009年第四季度的工業增加值增長18%,帶來企業效益的同步增長;到12月底銀行賬面上的企業人民幣存款總額達到22.4萬億元,比2008年底增加了6萬億元。企業的自有資金絕大部分要用于投資,必然促進今年全社會投資的增長。三是民營企業投資將表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國家去年以來采取的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投資增長的政策措施將在今年逐步落實和見效。去年民營企業的總利潤增加17.4%。今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國家決定在今年為中小企業減稅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使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增多,新36條再次為民營企業進入壟斷性行業開了綠燈,使民營企業的投資領域得到擴展,投資將實現較快增長。 2.今年的經濟結構需要進行較大的調整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取決于投資結構的調整。 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為解決“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問題,需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投資,今年政府的計劃,對農村的投資大概達到9000多億。每年向農村投資電網改造、沼氣、水利設施等方面的投資還會繼續加大。加大自主創新和先進制造業、服務業的投資。國家對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投資越來越重視,為促進電影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國家將給這些產業補貼。預計今年還會有更多的新政策促進社會投資的進入。同時,國務院對一些行業的過度發展亮了紅燈。今年將繼續針對嚴重過剩的產品,收緊土地、金融、環保、節能、安全等政策審批環節,并對其他無序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投資出臺一些政策加以限制。 二是地區結構調整。近幾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實施之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無論是投資還是經濟增長,都普遍快于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統計的增長數據加起來平均比全國的數據高出4個百分點。西部的經濟增長非常快,去年東部地區投資增長是23%,中部地區增長36%,西部地區增長35%。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他們沒有受到多少影響。許多地區已經成為東部地區制造業轉移的主要接收地。 3.國家將對今年的投資進行控制 對今年的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要保持投資適度增長,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 隨著經濟發展的進一步好轉,我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和投資都將出現較快增長的局面。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今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也提出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當中央領導認為經濟和投資增長可能“過熱”時,可能會轉變宏觀調控的方針,采取對投資增長進行控制的政策,包括控制貸款規模,緊縮貨幣供應量,削減投資計劃,提高項目準入門檻,甚至進行行政干預等等。 從5月份的情況看,情況不是很樂觀。最近又出現希臘、葡萄牙、匈牙利的債務危機,使得今年的經濟形勢更加撲朔迷離。整體經濟剛剛好轉,全世界經濟還沒有達到一種平穩的狀態,就開始貿然進行反向調控,會產生一定的波動。 整體講,我國今年的整體經濟形勢還比較穩定。投資還會超過25%,去年房地產投資占18%、17%左右,在建項目需要完成。國家不會控制消費,消費至少有4個百分點以上的貢獻,外貿也會比去年好。今年GDP增長會達到8%甚至10%。
(二)、通貨膨脹分析
去年我國的經濟顯現出恢復增長的態勢,還沒有表現出明顯恢復的時候,就有一些國內外的學者開始預言我國將會出現通脹。理由是銀行的貸款數量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上漲,國際市場石油等產品價格的上漲必將傳導到消費領域,引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快速上漲,形成通脹;一些悲觀的學者則認為我國目前經濟恢復增長不具有持續性而導致滯漲。與此相反,一些學者則根據連續幾個月的物價指數負增長,認為投資快速增長會導致生產能力更加過剩,將出現通縮的局面。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工業生產的消費品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快上漲是由于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的收益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以及忽視了豬肉等農產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多種農產品價格的上漲。 從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看,我國工業生產的消費品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沒有價格快速上漲的壓力和動力;在農產品方面,雖然國家繼續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但在價格指數中占的比例有限,而且去年糧食大豐收,不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同時由于國家重視豬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在去年和今年市場價格下跌時擴大了國家儲備,不會像2006年那樣挫傷農民養豬的積極性,自然也不會再次出現豬肉等價格快速上漲的局面。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由于天氣的原因導致蔬菜等部分農產品價格的較快上漲,但隨著天氣的變暖以及市場的作用,價格很快就降下來了。 另一方面,今年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雖然去年前10個月的各種價格指數是負增長,但其中有前年的翹尾因素。從國家的農業政策看,國家鼓勵農產品價格適度增長,農產品的價格將微升而不會出現下降。在工業生產的消費品方面,由于一直是供大于求的狀況,企業的盈利有限,雖然全社會的投資快速增長,但追求效益的企業也不會盲目投資擴大已供大于求產品的產能。物價指數在今年不會變成負增長,而且還會有微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