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連續回調后企穩反彈態勢初現,而兩融市場卻連續大幅回落態勢不止。截至6月30日兩融余額為20493.86億元,已經較6月18日的最高點跌去了超過了2000億元,這種持續回落狀況即便在6月30日市場出現超過200點的大反彈時也并未停止,當日余額繼續萎縮逾390億元。對此,市場人士認為主要系融資客對后市的預期發生了改變,快速上漲勢頭的結束使得平倉獲利了結成為了主要選擇。
融資持續撤離
據Wind數據,6月30日融資融券余額合計為2.05億元,較6月18日的歷史最高點2.27億元已經下降了2236.49億元。期間不過短短7個交易日,日均下降額度超過了300億元,可見近期兩融市場活躍度日趨回落。
具體數據來看,融資償還是導致這種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6月30日的融資買入額為1694.08億元,而融資償還額為2088.08億元,由此導致當日的融資凈買入額為394億元;而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融資償還額高于2000億元。融券方面則在近三個交易日回歸至50億元下方的相對低點,6月30日的額度為47.2億元。
從6月30日的情況來看,28個申萬一級行業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融資凈償還,其中,當日領漲全局、漲幅超過8%的非銀金融板塊遭遇了41.94億元的融資凈償還;計算機、公用事業、醫藥生物和銀行板塊的凈償還額也均超過了20億元;同時還有交通運輸、傳媒、商業貿易在內的10個行業的凈償還額超過了10億元。
而自6月19日到6月30日,非銀金融和銀行板塊的凈償還額分別達到了295.89億元和165.87億元;同時,醫藥生物、計算機、房地產和有色金屬等板塊的凈償還額也均超過了百億元。
個股來看,中國中車和東方財富自6月19日以來分別獲得了17.40億元和11.15億元的融資凈買入;東方航空和河北鋼鐵的凈買入額也均超過了8億元。相反,中國平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同期的凈償還額分別達到了60.57億元、33.27億元和30.17億元。
市場預期改變
近期市場傳言杠桿資金導致了跌勢的加劇,但實際上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兩融參與者發現,場內杠桿也就是兩融資金的風險并不像場外配資那么大,兩融由于杠桿較低,投資者大多仍舊處于能承受的范圍內。而兩融余額持續下降,也是因為兩融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發生了改變。
證監會在近期就兩融發聲維穩,表示當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穩健,一是融資余額降幅占比不大;二是強制平倉金額不大;三是截至6月26日客戶整體維持擔保比例為247%,高于年初240%的水平。總起來看,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運行正常、風險可控,經受住了近兩周股市較大幅度回調的檢驗。
此外,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就部分“兩融”問題答記者問,表示目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風險總體可控,強制平倉的規模很小,壓力測試表明,在目前市場情況下,融資融券業務整體維持擔保比例仍然遠高于預警線,風險仍然可控。同時表示,融資業務規模仍有增長空間。
不僅如此,國泰君安證券自7月1日起上調160家滬深300藍籌股的折算率,并相應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此次調整涉及160只滬深300成分股。對此國泰君安的官方解釋是,近期市場出現大幅回調,在連續下跌后,藍籌板塊的投資價值已逐漸顯現。
不過,這些均未能擋住兩融下降趨勢。對于市場反彈而兩融跌勢不止,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兩融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發生了改變。他們大多認為此輪快速上漲趨勢已經差不多接近尾聲,此時市場反彈成為了其獲利了結的良好機會,因而選擇平倉。市場上午上漲、下午下跌,或是頭天反彈第二天下跌,頻繁發生這種反轉也有這種原因。而周三的市場行情也很好地展現了這種情況,顯然周二的反彈是短線減倉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