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指數的不斷攀升,投資者的恐高情緒逐漸增強,但目前市場的長期向上的基礎并沒有改變。
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市場行情,是由于居民資產配置從不動產向權益資產的轉移、市場利率下降,以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提升推動的,資金入市情緒高漲。目前這些方面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長期趨勢的基礎仍在。
隨著創業板市場不斷攀升,創業板指的市盈率已經高到149倍,該板塊的投資不確定性在增加。
我們認為,對于創業板高成長的投資邏輯,是值得懷疑的。如果剔除掉并購帶來的外延擴張,創業板的成長性要打七折。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創業板能否保持持續的增長,也是存在疑問的。
持有創業板個股的投資者,有多少人能持股10年、5年甚至1年,大家都不想成為最后一個接棒者。創業板上漲最大的邏輯就是資金風口和情緒,但這二者的不確定性很高。例如5月28日,情緒的快速崩塌,導致市場流動性的干涸,從漲停到跌停個股,連換手的機會都沒有,大家都不想接最后一棒,可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后一個接盤的。
我們認為,藍籌股的確定性較高,更具配置價值。
藍籌股是目前市場上的估值洼地,即便是經過了近一年的上漲,其估值仍然合理,處于國際比較的中位數水平。同時藍籌股的盈利能力更強,更具抵御經濟下滑的免疫力,能幫助其穿越經濟周期。從目前市場上的風格來看,市場正在經歷一波風格轉換,雖然這個過程仍然有反復,但是藍籌股的配置價值在逐漸增強。
隨著行情的不斷走高,市場波動加大,期現套利這種更高確定性的投資機會也不時出現。
自2014年7月底市場開始啟動,滬深300指數大幅上揚,同時也帶來了股指期貨價格活躍。2014年,滬深300股指期貨平均日成交量是88.43萬手,而截至5月份,2015年股指期貨平均成交量為150.85萬手,而期貨的持倉量則從16.42萬手增加至22.44萬手,交易的活躍導致期現基差波動加劇。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滬深300主力合約基差最高點到達230.52點,而最低值為-77.08點。
衍生品一般都有套利機制,保證衍生品和標的價格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當價差超過一定范圍,會有套利資金進入,平抑市場價格。但為何基差能如此之大,并且能長時間保持高位或低位?是套利機制失靈了嗎?
隨著交易量的增加,市場流動性良好,期現套利的交易成本實際上在下降。但是,當市場情緒高漲時,更多的資金進入了單邊市場,套利資金規模有限,難以平抑套利空間。試想,當持有到期(15天左右,但有時市場收斂的較快)的收益率為2%,而當天滬深300指數便上漲了3%,有多少資金能去做套利交易呢?
套利機制沒有問題,套利成本實際是在下降,但是套利的機會成本變得更大!
期貨更多是日內交易,多空博弈的主要是日內波動,市場情緒過熱導致基差對后市的指導意義變得很弱。例如2015年2月底至4月初,滬深300主力合約幾乎一致呈現貼水狀態,但在此期間市場不斷走高。而5月28日,基差的日內均值為88.09點,這種高基差水平,一致保持到6月4日。
增加投資的確定性,投資者才能有更大的機會穿越市場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