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看來,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但怎樣去參悟木頭的生命呢?最簡捷的辦法就是雕刻。
木雕是中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一門傳統手工藝,歷代的木雕大師們因材施藝,因勢象形,將木材的天然之美經自己的妙手施藝而發揮至極致,猶如點石成金般地賦予它們以新的生命。
在數以百余種民間雕刻工藝中,歷經千年錘煉的浙江東陽木雕,是各流派中影響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看著巧奪天工的木雕作品,我們不禁感嘆,一段木頭,經歷了怎樣的技藝才雕琢成器?一件木雕,又承載著怎樣的時光雕琢?
雕花世界的生活,也許正在離我們遠去。但位于浙江東陽、集成世界木雕精品的中國木雕博物館,則把我們帶入了另一個鏤月裁云間的流年美夢。
富麗堂皇的“殿堂”
幾千年來,中國木雕藝術發展鼎盛,但處于流派各自爭鳴時期,缺乏整個藝術行業的整合,國內沒有一座專業性的木雕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的建成,不僅收集了“國”字號大師作品、涵蓋當前所有木雕流派,更是綜合呈現世界各國木雕,彌補了國內無全國性木雕館的巨大空白。
在東陽市干道世貿大道上,沿著一排嶄新的花崗巖臺階拾階而上,只見一棟頗有幾分獨冠木雕之王氣的建筑佇立。這就是中國木雕博物館,國內第一座全面展示木雕歷史文化,并集收藏、研究、陳列三大功能于一體,于今年1月30日正式開館。其建筑面積達26000平方米,相當于3個半足球場,共展出各類精品2000多件。
步入博物館序廳,仰頭是九宮格天花,以36幅國內各地風景名勝為雕飾主題,開門見山展示了木雕裝飾功能。再進入中廳,通高16米、融合二層建筑回廊的設計是這個館的獨到之處。近1.7米高的牛腿承載了天花與下部空間的過渡銜接,廊上雕飾16幅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廊下置五塊大型木雕立屏,遠觀大氣恢宏,近看鏤雕細膩。而在中廳迎客的巨型木雕屏風《歌山畫水》由中國木雕博物館首任館長、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陸光正打造,這是一幅展現東陽人文景觀的作品,寬7.5米,高9.8米,場景熱鬧生動,雕刻栩栩如生。
此外,中國木雕博物館還有5個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展廳。歷史廳全面重現中國木雕的發展歷史和輝煌過去,追本溯源娓娓道來;生活廳生動展示木雕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大師廳收藏陳列古今木雕大師的作品,精品紛呈,令人嘆為觀止;世界廳綜合呈現世界各國的木雕,中國木雕的獨特價值與地位在比較中更加明晰;竹藝廳則集合竹木工藝精品,竹木情韻,意境悠悠。
恢弘、大氣、華美,更有一股濃厚的人文氣息,許多人包括東陽市委書記徐建華在參觀后均用“震撼”二字來形容這一“富麗堂皇”的殿堂,并流連忘返于其中。
一館看盡木雕歷史
博物館最大的價值在于內部的藏品。參觀中,一雕一琢的方寸之間,則給了來訪者許多驚喜。
在中國木雕歷史展廳,一尊現存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東陽木雕作品《五代木雕羅漢像》是鎮館之寶,其距今已有1000多年,年代可追溯到五代滅亡后、北宋初期。雖然年代久遠,但仍能看出早期東陽木雕的風格:羅漢雕刻在楓木之上,運用了鏤空雕、圓雕、浮雕等多種手法。人像光頭,眉目修長,面頰豐滿,微笑如常。
在當代中國木雕大師展廳,有“雕花皇帝”杜云松的作品《千工床》。那是舊時地主大戶人家的家具,費工浩大;床內四周雕刻繪畫,床外層層樓閣掛面,貼金朱漆極其富麗,而且梳妝臺、點心盒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床內床外猶如一座小型的宮殿。
在中國木雕與社會生活展廳,則完整移入了一座雕花精美豐富的清朝晚期江南花廳。為更好地展現東陽木雕的技藝,整座花廳以框架形式呈現……
此外,像陸光正大師創作的《柴耕漁樂》、虞定良大師的《珠穆朗瑪》、李得濃大師的《二甲傳臚》、以及佘國平大師的《彌勒》,都分別代表了四大木雕的最高水準。
禽瑞獸綴滿臨水軒窗,神獸神衹護持畫棟雕梁,詩情畫意勾勒桌幾床榻……這些娓娓訴說歷史的木雕作品,有仙木作雕鏤,裝點出千百年傳承的風雅堂皇和逸趣雅韻。
“中國木雕博物館,是中國數千年木雕文化傳統的系統總結,也是現代木雕藝術的全面檢閱。”在東陽中國木雕城董事長史苗看來,木雕博物館堪稱是一部向世人展示中國木雕發展演變和木雕精品的生動教科書。
木雕城“深耕”文化旅游
在東陽大地,木雕這朵民間藝術的奇葩,開放在每一條尋常巷陌。走進這里,隨處都是木雕藝術館,城市中的廣告,也大多宣傳當地的木雕產品。
“東陽木雕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當時東陽人因為沒有地種、沒有田耕,只好外出做工賺錢。唐宋時期,雕梁畫棟成為一種普遍社會風氣,東陽木雕便越發有了用武之地。”中國木雕博物館副館長李洪鋒介紹,東陽現有木雕企業2700余家,木雕產業總產值已達200多億元,木雕文化產業已成為東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不過,一個博物館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呢?
在城市規劃者來看,這是一種“深耕”。在旅游市場極度豐富,旅游目的參差不齊的今天,東陽將“橫店影視”和“木雕文化”強強聯合,結合成精品旅游線路,提升旅游體驗。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憑借著影視和木雕兩塊金字招牌,到東陽旅游的游客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客源地也從上海、江蘇和浙江的寧波、溫州、臺州以及金華等江浙滬周邊擴展到廣東、湖南、天津、北京等地,并且好評如潮。近日記者在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時發現,前來博物館參觀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漫步在偌大的展館內,觀賞一件手工精致的木雕,或玩味著一組根雕背后的故事,感嘆東陽木雕的鬼斧神工。
據介紹,從開館到現在,再加上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國木雕博物館已吸引4萬余參觀人次。
“使博物館和旅游景點互為依托,前者借助后者每年近百萬人次的游客數量擴大影響力,后者則借前者不斷開發和整合的資源優勢繼續擴大游客量。二者良性循環,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中國木雕博物館負責人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