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銀行推理財可轉讓業務盤活存量
      收益逐步向凈值型過渡
      2015-05-05    作者:錢箐旎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字號

          當前銀行理財面臨著來自股市、基金、P2P網貸等的資金分流壓力,這使得銀行需要更多地考慮客戶需求,以吸引其回流,而推出類似于理財份額可轉讓的業務就是典型的應對措施。此外,監管部門引導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本質也是促使銀行理財轉型的外在動力之一
        從去年9月推出行內可轉讓業務,到今年正式推出行內個人理財份額可轉讓服務,浦發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上的新探索吸引了外界的關注。其實,不止浦發一家,據《經濟日報》記者觀察,目前,多家銀行已按照監管的要求,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的改革工作。如恒豐銀行在去年2014年9月成立資產管理事業部,負責統一管理全行資產管理業務。同時,包括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在內的商業銀行根據市場走勢,也已將銀行理財產品由預期收益型逐步向凈值型過渡。
        在理財業務高歌猛進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何要大力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這對廣大投資者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提升產品流動性

        “推出可轉讓業務,可以使得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后臨時變現的需求得以實現,為客戶提供便利,同時,對于錯失投資機會的客戶而言,通過受讓方式持有理財產品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產品創新角度出發,通過轉讓功能,可以盤活大量存量理財產品,提升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有望進一步帶動業務發展。
        長期以來,理財產品提前贖回難是困擾廣大投資者的一大難題,盡管理財產品質押融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流動性問題,但專家表示,理財產品質押融資須客戶付出一定的融資成本(貸款利率),到期后還須客戶歸還融資資金,具有不確定性以及部分風險性。
        比較而言,理財產品轉讓則只要轉讓雙方談妥轉讓價格,支付部分手續費后出讓人即可獲取轉讓價款,并不再享有已轉讓產品份額,對于客戶來講更省心、省力。
        “從長遠來看,理財產品允許轉讓應是一種趨勢,它使得客戶有了除持有到期外的第二種退出方式,有效緩解了客戶臨時用款的流動性風險,并大大增強了理財產品的吸引力,甚至有可能建立理財產品的二級市場。”上述負責人表示。
        可以看到,當前銀行理財面臨來自股市、基金、P2P等的資金分流壓力,使得銀行需要更多地考慮客戶需求,以吸引其回流。而推出可轉讓這樣的提升流動性的業務就是典型的應對措施之一。

        向凈值型過渡

        除了來自其他資管產品的分流壓力外,監管部門引導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本質也是促使銀行理財轉型的外在動力之一。比如去年12月底,中國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未來力求打破“隱形擔保”與“剛性兌付”,引導商業銀行發行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同時,新規要求預期收益類產品計提50%風險準備金,該類產品發行成本將大幅增加,繼而影響產品收益率,而凈值型產品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僅為10%,發行成本大幅降低,因此銀行發行凈值型產品的意愿更為強烈。
        據了解,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指的是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沒有預期收益,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周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凈值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銀行也不承諾固定收益,實際用戶獲得的收益與產品凈值有關。銀行會根據簽署的協議書,在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等固定日期公布凈值,用戶可以進行凈值查詢。
        大體上看,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但二者在投資方向和風險上仍有較大不同。“在發行機構上,開放式基金由基金公司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由銀行發行。”融360理財分析師葉青介紹,二者投資方向也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投資方向更為穩健,比如銀行存款、債券等等,而開放式基金可投向股票、期貨、期權等等,其投資風險明顯高于凈值型理財產品。

        走專業化道路

        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標準化進程還在不斷加快。隨著主要商業銀行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架構搭建,業內人士猜測,理財業務或將成為商業銀行子公司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從銀行本身來說,一旦實現子公司改革,理財業務市場化水平將有所提升,業務運行機制等方面都將擺脫既有約束,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公司將更為專注于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建立資產管理品牌,為客戶提高理財收益,豐富理財產品,積極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通過服務下沉和渠道優化來提高公司的市場份額。”恒豐銀行戰略與創新部總經理婁麗麗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長遠來看,理財業務子公司制改革還將有利于推動理財業務進一步回歸代客理財本質。同時,通過投資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費者對理財產品性質的認知能力和對風險的識別能力,逐步打破銀行體系下的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進一步推動銀行理財產品健康有序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牛市當道掛鉤股市理財風行
      · 評《銀行理財理財產品這樣賣》
      · 【財運測試】你的理財水平如何
      · 銀行理財市場有些冷
      · 藝術品投資理財老騙局升級
       
      頻道精選:
      · 【思想】導游辱客折射市場監管缺失 2013-06-14
      · 【讀書】人類還能接受最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嗎 2015-04-28
      ·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山東近九萬個自然村三成"空心化" 2015-05-05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 熟女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