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后,一則“中國電動大巴打入日本市場”的消息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響。來自一線的市場消息確認,日本京都決定采購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汽車企業比亞迪開發的新型純電動大巴5臺并投入運營,這不僅使得全球市場刷新了對于中國汽車產業搶占全球制高點的認知,也使得國內消費者進一步關注起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態勢。
“事實上,我們很早就開始開拓國際市場,以日本為例,我們已經在當地摸爬滾打了10年時間。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特別是高端市場都占有一定市場份額,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市場總監李巍介紹說。
據介紹,目前比亞迪正在給美國洛杉磯生產25臺電動大巴,預計今年上半年交貨;2012年以來,比亞迪就在荷蘭銷售了超過30臺電動大巴;比亞迪還以50%對50%的方式和德國奔馳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后者負責車體設計等環節,更為關鍵的電池、電機和電控則由技術更加先進的比亞迪負責提供。
“中國新能源車跟傳統燃油車的國際市場路線是完全不一樣的,后者是從欠發達地區進入了,但前者則是直接從國際高端市場入手。我們剛剛進入海外市場時,品牌知名度很弱,人們不相信中國企業能夠代表世界的方向。但是我們用事實證明,中國企業確實擁有技術優勢,2013年以來,我們陸續通過了歐洲、加拿大、美國等市場認證,為此我們專門投入了10億元人民幣建立專業測試場所,在亞洲居于絕對領先地位。”李巍說。
在李巍看來,除了技術因素外,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國企業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披荊斬棘的重要原因。她說,以深圳為例,這座城市長期積極投入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純電動出租車和電動大巴車隊,這個車隊還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純電動出租車車隊,不論是安全記錄還是市場效率,都給全世界做出了示范,成為最有利的市場推介案例。
借鑒國際市場發展經驗,李巍認為,國內發展新能源汽車要想突破私人使用這個瓶頸,“公交先行”將是必然路徑。首先由于新能源車是新興事物,消費者主要是“里程憂慮”突出,即擔憂充電設施不完善,而政府部門通過優先發展電動公交,不僅可以優化充電設施、優化城市交通規劃布局,從而為私家車上路提供良好支持,還能降低充電設備成本,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優勢;其次,公交系統的投入會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對于新產品的安全性示范、市場推廣都會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