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流言纏身的特斯拉汽車,再次因“入華設廠”的傳聞備受關注。朋友圈一度盛傳“長安將與特斯拉合資”,之后又看到力帆公眾號發(fā)布消息稱:“特斯拉投資及政府關系總監(jiān)肯·摩根一行造訪力帆集團,并與公司高層就電動車領域話題進行交流。” 盡管業(yè)內對于國內車企要與特斯拉合資的關注度頗高,但目前來講,這件事還是值得商榷。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講,如果熱衷于合資,無外乎兩個事情,其一是利潤,其二是技術。 從利潤方面,按照特斯拉目前的運營規(guī)則來講,它自己的運營都是采用直銷的模式而不是經銷商模式,想要分享它的利潤太過于困難,更進一步來講,它自己一直處于虧損階段,想要從一個持續(xù)虧損的企業(yè)里面,通過合資來賺錢,可能性比較小。 從技術上來講,特斯拉汽車和中國汽車制造商分享的可能性不大。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談論特斯拉放開專利的事情,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壟斷性質、原始創(chuàng)新性質的專利不多,也就是說這些應用性質的專利基本上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避開,更進一步來講,專利和技術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神秘,前者偏重于概念框架,后者更是實際操作的情況。 更為現實的情況是,特斯拉作為一家電動車制造商,并沒有自己獨特的核心技術,主要的技術集中在集成技術方面,而零部件方面更多是與供應商合作,預期通過與特斯拉合資來獲取技術,還不如找這幾家供應商合資來得更實在。 所以,對于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講,與特斯拉合資意義不大。當然,或許資本以及媒體對于這個事件的看法遠遠不同于汽車制造商,更希望這家神奇的公司通過和中國汽車制造商合作,可以在技術上、商業(yè)模式上和利潤上能夠拉中國汽車制造商一把,這才能解釋為什么中國汽車制造商只要和特斯拉汽車扯上關系股票就大漲。 關于中國汽車制造商要與特斯拉合資的消息被屢屢傳播,主要原因之一還是此前特斯拉汽車的CEO埃隆·馬斯克談到“有意在中國設廠投產”。顯然特斯拉是在意中國市場的,但在中國開設整車制造廠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技術和資金,還有分享一半以上利潤的合資政策。 特斯拉汽車似乎并不是一個愿意“分享”的企業(yè)。特斯拉汽車采用的是直銷模式,這種模式避開了經銷商在整個鏈條中的利益分享,同時在充電站設置,包括整個企業(yè)的生態(tài)圈設置方面,特斯拉和蘋果公司有一定的相似度,更多地依賴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而不是開放給更多的參與者。 這個時候,特斯拉汽車是否真的有勇氣將自己的產品、技術和利潤拿來和中國汽車制造商分享?特斯拉汽車動輒近百萬的產品是否真的能夠取悅中國高端用戶群體?這些都是要觀察的關鍵點。 汽車制造商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重視,這種重視主要是針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龐大數字,如果論及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可能看到更多優(yōu)勢所在,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政策的扶持等方面。當然,從利好分析上面來講,包括避免中國針對進口整車征收的高額稅收、獲取政府的支持和補貼、和中國消費者套近乎、更低的成本等四個方面都能夠給特斯拉汽車帶來一定的利好,這種利好能否平衡埃隆?馬斯克心中的技術和利潤還有待觀察。至少,目前來講,與特斯拉合資似乎更多表現在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單方面熱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