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后,安邦似乎對招行也存有同樣野心。3月18日,招行發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安邦持有該行27億股,占股比例為10.72%,為第二大股東,與第一大股東招商局集團相差9.2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9日之后,安邦仍在繼續加倉招行,但招行在A股市場上并未發布相關消息。顯然,10%的持股比例并不能滿足安邦對招行的全部想象。
“內部對安邦的態度還不明確,要看安邦何時申請董事會席位。”
據接觸過招行高層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按安邦目前的持股比例,遲早都將再次申請董事會席位,“但想復制入股民生銀行的方式比較難,民生股權分散,但招行有比較強勢的大股東招商局集團”
。
“他們只是財務投資者,安邦的增持不會對招行帶來重大影響!3月19日,在2014年業績發布會上,招行董事長李建紅如此回應說。
安邦已集齊保險、資管、銀行、券商、金融租賃和基金6張金融牌照,唯獨只差信托未有染指。近日,安邦又傳出將收購天津信托的傳聞。3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天津信托副總經理韓立新,韓并未給予明確否認,只是簡單地表示,“不方便多說”。
馬蔚華卸任后安邦增持
時間回溯至2013年5月,執掌招商銀行超過14個年頭的馬蔚華卸任,由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田惠宇接任。在人事重大更替的輿論風暴下,一條并不起眼但卻意義重大的消息被無息淹沒。
2013年5月31日,招行召開股東大會,安邦副董事長、副總裁兼安邦人壽董事長朱藝出現在董事候選人名單上。最終,議案遭否決,安邦沒能進入董事會。這是當日41項議案中唯一被否決的議案。
彼時,安邦僅持有招行2.76%股份,外界還未對安邦此舉給予更多的解讀。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對此向時代周報記者評價說:“當時,安邦沒進入招商銀行董事會與持股比例有很大的關系。無論董事會內部如何斗爭,只要大股東不支持,都很難動搖董事席位,就看小股東彼此之間是否團結!
在馬卸任后,安邦的動作開始加快。2013年12月9日,招行的一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高達136.78億元,創下A股大宗交易新紀錄。安邦買入11.33億股,加上原持股舉牌招商銀行,持股達5%。
從2014年下半年起,安邦增持決心日益迫切,連續5個月增持,增持數量也越發龐大,10月,增持約
1.86億股,11月,增持1.75億股,而到12月增持直接躍升至3.05億股。不僅如此,12月中旬,招行發布公告稱,安邦擬于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
上述接觸過招商銀行高層的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田慧宇任內招行轉型取得了一定效果,“在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和理財上發展較快,零售業務占比也在提升。不過,他在招行內部的影響力與馬蔚華還有差距!蓖瑫r,他也補充說:“安邦想復制董文標離任后對民生的入股比較難,畢竟招行大股東招商局要強勢得多!
而據中金公司的分析,安邦后續仍可能進一步增持,欲圖招行董事會席位。2014年最后一天的增持也表明,10%的持股比例并不能滿足安邦的胃口。
招商局的反擊
安邦的步步逼近,也讓外界擔心招行是否會像民生銀行、成都農商行一樣,大股東易主。目前,招商銀行A股股東大股東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2.54%,安邦與此僅差1.82個百分點,如繼續增持,招商局輪船的大股東地位或將不保。
從目前持股份額來看,安邦在短期之內仍難撼動招商局的第一大股東地位。2014年財報顯示,前十名股東中,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晏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96%)、深圳市楚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59%)同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招商局集團間接持有招商銀行股份比例合計20.00%,其中持有A 股占本公司股份比例為19.38%;持有H
股占本公司股份比例為0.62%。
招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層干部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招商局不會放任安邦的進一步增持,不想成為下一個民生銀行,肯定會想辦法制衡。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招行近一年的公告發現,招行已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對董事的選舉新增了諸多規定,如“本行董事任職前均應獲得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任職資格審核”;
“執行董事是指在本行擔任除董事職務外的其他高級經營管理職務的董事”。
如此一來,安邦進入董事會將更為艱巨了,不僅面臨招行董事會的考驗,還要面對來自銀監會的壓力。
另據披露易數據顯示,去年圣誕節,招商局集團通過旗下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增持了招行1.22億股份;此前的11月18日,招商局集團也曾經有一次股權增加,數量為6464萬股。
2014年8月,當安邦在二級市場大舉買入招商銀行股份時,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亦在二級市場進行了兩次增持,持股比例從12.40%升至12.48%。
不過,招商局集團第一大股東地位也并非絕對安全。目前,持股比例在1.2%-6.24%之間的小股東有5家,總計超13.5%,仍存變數。
凈利增速近五年新低
流言漩渦中的招行,去年業績并未盡如人意。2014年,凈利同比僅增長8.06%,較去年上半年15.94%的利潤增速下滑逾7%,這也是其凈利增速五年來首次跌至個位數。
不過,招行去年營收增長25%,與凈利增幅不相匹配。對此,招行在年報中將原因歸結為“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2014年,招行累計計提了316.81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這一數據是2013年的3倍,超過了自2010年以來招商銀行計提的全部減值準備的全額,約占公司全部資產減值損失余額的50%。
“招行大規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原因很簡單,考慮到經濟下行的壓力大,資產質量會面臨較大的考驗。”一名銀行業分析師評價說。
上述擔憂亦在2014年財報有所體現。至去年末,招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79.17億元,不良貸款比例上升0.28個百分點,達到1.1%。不良貸款增量59%集中在中部、長江三角洲及西部地區;而90%以上的不良都集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采礦業。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過去兩年擴張激進的“兩小”業務,資產質量開始承壓。小微貸款不良率1.08%,較上年末上升0.50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不良率為2.83%,較上年末上升0.90個百分點。
“因為目前整體經濟處于持續下行狀態,所以銀行的不良貸款肯定會在現有的基礎上略有上升,但是總體上我們還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對于不良率的上升,招行行長田惠宇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道。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針對不良資產,招商銀行采取轉讓形式,累計在銀監會核準的10家資產管理公司轉讓65億元;同時,也采用了現金清收手段和核銷方式清理不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