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場熱議的銀行分拆資產上市,光大銀行17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按照監管機構的政策導向,正在研究推進理財業務改革試點,包括設立獨立子公司。該事項尚需履行公司內部審議決策程序以及報請監管機構審批,存在不確定性。該事項不會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目前亦無分拆資產上市的相關工作計劃。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未對資產分拆事宜作出回應。
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商業銀行將分拆資產上市,最快二季度啟動。中金公司預計,已有銀行獲準分拆某項特定業務,未來將采取“先分拆—再引資—最后上市”的路徑。中金公司預計,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率先試點理財業務的分拆,被分拆業務占現有市值的占比最高;興業銀行可能率先嘗試拆分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
估值提升效果明顯
中金公司稱,商業銀行資產分拆上市的想象空間巨大,不僅理財業務可以分拆,信用卡、私人銀行、托管、投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等中間業務大部分都可以分拆運作,這些業務的收入占銀行總收入的25%—30%。
資產分拆對銀行估值有巨大推動作用,如果理財和信用卡業務單獨估值,對行業估值的提升幅度將在20%以上,對個別銀行估值提升的幅度甚至超過50%。
中金公司預計,2015年底上市銀行理財余額為16萬億元,如果按照資產管理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來計算,則銀行理財業務的價值為1萬億元,而目前上市銀行總市值為7.6萬億元,理財業務單獨估值相當于銀行總估值提升13%。對于信用卡業務,中金公司預計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總收入為0.17萬億元,如果參照美國4家上市信用卡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則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價值為0.7萬億元,其單獨估值相當于銀行總估值提升9%。
去年7月,銀監會發布的《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完善理財業務的內部組織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負責集中統一經營管理全行理財業務,并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范、歸口管理四項基本要求規范開展理財業務,防范理財業務的風險積累。銀監會當時要求銀行在2014年9月底前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分析人士稱,單獨核算指理財業務經營部門要作為獨立的利潤主體,建立單獨的會計核算、統計分析和風險調整后的績效考評體系,這實際為理財業務的分拆上市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技術障礙不是問題
專家和分析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銀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仍需經歷一個較長過程。目前銀行資產分拆上市存在一定障礙。例如,上市前提必須是獨立法人,但商業銀行的理財、信用卡、私人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業務部門轉為獨立法人存在法律層面的障礙。
對于銀行資產分拆上市的障礙,中金公司認為問題不大。分拆最大的技術障礙在于,這些業務都依托銀行母體特別是分支行的渠道,需要內部定價。不過,理財、信用卡、私人銀行等業務早已采取事業部方式運作。中金公司稱,對于被選擇率先試點的“G銀行”來說,其對母行的依賴已經很低,其理財業務的貢獻值中,機構和高端私人銀行客戶占三分之二,這部分基本不需要借助分支行網點銷售。
多位券商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來,商業銀行的理財、信用卡、私人銀行等業務較市場化,作為銀行的部門,其運作已比較成熟,分拆成立獨自子公司沒有太大的技術層面障礙,主要障礙還是來自政策和法律層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按照現行《商業銀行法》的規定,銀行還不能實現分拆資產成立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