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股市首款市場化風險轉移工具9日高調亮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50ETF期權上市首日定價合理,市場成交符合預期。這也意味著,中國股市已經平穩(wěn)邁入了“期權時代”。 9日當天,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和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肖鋼為上交所敲響9日開市銅鑼,上證50ETF期權合約正式掛牌上市。 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數(shù)據(jù)顯示,上證50ETF期權上市首日全天總成交量18843張,其中認購期權11320張,認沽期權7523張;權利金成交額0.287億元,成交名義價值4.318億元;全天未平倉合約數(shù)11720張。業(yè)界評價認為,上證50ETF實現(xiàn)“平穩(wěn)開局”。 剛剛過去的一個交易周內,A股經歷了一波快速調整。與此同時,監(jiān)管力度加大和新股發(fā)行高峰期來臨,令市場面臨不利運行環(huán)境。 盡管如此,9日滬深股市仍以紅盤迎接了首個期權的誕生。當日滬深股指溫和反彈,上證50指數(shù)漲幅達到1.79%,表現(xiàn)遠好于上證綜指的0.62%。 “市場化風險轉移工具的出現(xiàn),在提升證券市場流動性、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分析說。 在中國內地股市尚屬“新生事物”的股票期權,在全球范圍內早已是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種。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場內衍生品交易總量中,約三成來自個股期權和ETF期權。 平穩(wěn)亮相的上證50ETF期權,不僅改變了中國內地證券交易所在全球主流交易所中獨自“缺席”期權的狀況,也被業(yè)界視為“一款開啟未來的產品”。 “我們期待通過股票期權為中國內地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支持產品創(chuàng)新、豐富交易策略;期待通過股票期權更充分地反映市場預期,提高市場定價效率,促進資本生成;期待通過股票期權,幫助投資者擺脫線性損益制約,滿足保險、社保和養(yǎng)老金等長期資金‘本金安全、價值投資’的需求,改善市場資金結構。”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說。 來自數(shù)米基金研究中心的觀點認為,期權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看多看空看平的投資者均可通過其表達自己的觀點。期權上市初期,對標的資產走勢并無重大影響。但從中長期看,隨著期權品種的豐富和交易活躍度的提高,其對于市場定價機制的補充作用將顯現(xiàn),從而對大盤藍籌股估值產生“潛在的、漸進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內地股市誕生以來始終呈現(xiàn)“散戶化”特征。眾多規(guī)模龐大的機構資金面對波動股市裹足不前,折射著風險管理手段的嚴重匱乏。 中國內地股市正試圖通過構建完整衍生品體系改變這一狀況。2010年4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率先推出了首個股指期貨產品。2014年,滬深300股指期貨交易量在全球同類產品中排名第四位。 上交所股票期權研究小組在一份報告中透露,上證50ETF期權上線平穩(wěn)運行后,上交所將進一步完善ETF期權保證金機制,包括組合策略保證金機制、證券沖抵保證金機制等。與此同時,上交所將以上證50ETF延期交收交易產品和高效證券借貸產品為重點,研究建立相關配套機制。 在此基礎上,期權標的有望進一步拓展,除180ETF、跨市場ETF、跨境ETF、行業(yè)ETF等之外,個股也將成為期權標的。上交所還將視市場情況,研究推出合約條款更多樣化的期權,如美式期權、周期權、長期期權等。 而在同處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證5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已經進行了全市場仿真交易,滬深300股指期權也正在積極籌備中。 品種和標的的不斷擴容,意味著中國正圍繞A股市場加快構建衍生品市場。而這無疑是中國內地股市縮小與國際成熟市場差距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