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游人數增多,“文物涂鴉”的行為時而出現。一道道印記,成為文明瑰寶難以愈合的“傷口”。如何保護文物古跡,如何懲治破壞文物的行為,一些國家的做法也許值得借鑒。
日本:學生停學校長道歉
亂寫亂畫在日本曾一度是一種文化傳統,日語叫“落書”。據說日本人自來喜好“落書”,吳哥窟留有江戶武士的殘墨,法國、瑞士的觀光勝地近年也可見他們的字跡。不過,如果將這種習俗帶到國外,則不免受到嚴厲追究。
2008年6月,日本游客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發現日本某大學女生到此一游的留名,拍下照片,用電子郵件發至大學。調查屬實,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的校長坂井東洋男通過媒體,就本學校在籍的3名學生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旅行期間,于大教堂亂寫亂畫一事向公眾道歉;并且給上述3名學生以停學的處分。同時,這3名學生向大教堂遞交檢討書,并且再次自費前往意大利,親自參與消除亂寫亂畫的作業。
無獨有偶,另一所大學的校名也涂抹在大教堂上,校方把犯事的學生處以停學兩周,向意大利國民深表歉意。事情竟接二連三,某高中棒球教練也在那里留下本人和愛妻的名字,最終被解聘。
印度:最高罰款5000盧比
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印度從1958年到1973年先后出臺4項法案、法規。1992年,印度政府又出臺一項修正案,嚴禁在歷史古跡周圍100米內進行開發、建筑活動以及從事經營活動,并對遺址100米到300米以內地區的經營活動加以限制。根據印度古跡保護法規規定,損毀古跡將處以最高5千盧比(約合人民幣509元)罰款,或判處最長3個月監禁,或兩項處罰并行。
印度擁有技術比較先進的文物保存和修復隊伍。另外,印度文物保護界認為,“人民的參與是最好的保障”,這也是印度文物界對外宣傳的一句口號。印度將每年11月19日至25日定為“世界遺產周”。每到此時,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進行文保宣傳,提高民眾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收效顯著。
法國:使用抗涂鴉制劑
法國家長注意從小就在孩子們心中樹立保護公共物品和文物古跡的意識。無論多小的孩子,只要在公共場所喧嘩、打鬧,或是亂涂亂畫,都會被家長嚴肅批評。法國一些城市和景點還使用高科技防止亂涂亂畫現象的發生。馬賽市政府在一些建筑物上使用抗涂鴉制劑,多數涂料無法在墻面上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