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兩融”而火爆的A股市場,尤其是券商股,如今也因“兩融”而殤。
在證監會通報12家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違規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在1月19日出現暴跌。而A股融資融券余額現年內首跌的同時,當天單日凈買入額也創下新低。風波繼續發酵的次交易日,股指及部分板塊個股現回暖,但以證券股為主的金融板塊仍全天領跌。
措手不及的暴跌之后,緩過勁來的市場總會迅速尋找突破口。兩融業務監管收緊導致的情緒巨變背后,投資者到底在恐慌什么?券商股大跌是否存在錯殺,未點名受罰券商又能否從中漁利?然而在接受采訪的多位券商人士看來,結果并不那么樂觀。
兩融余額年內首跌
本周A股的巨幅震蕩,直接導火索始自1月16日證監會的一場例行發布會。
證監會在上周五宣布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結果,點名12家券商存在違規行為。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由于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過處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戶數量較多,被處以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其他券商也分別處以責令限期改正或警示的行政監管措施。
“證監會重拳出擊查兩融”的消息,迅速在市場發酵。上周末兩日中,最為極端和悲觀的市場觀點已駛向“本輪由增量資金加杠桿助推起的行情或要結束”。本周的兩個交易日內,券商股板塊預期內出現整體暴跌。20日盤中還與金融板塊內的保險、銀行股發生分化,跌勢未見好轉。
融資客的情緒或更不樂觀。兩市融資融券余額16日、19日分別為11184億元、10985億元;受金融板塊標的個股兩融余額驟降帶動,19日單日減少199億元。這也是兩融余額今年以來的首次日環比下降。此外,19日單日融資凈流出185.08億元;這是去年9月30日單日融資凈買入探底-120億元后,再創新低。19日融券余額56.77億元,較16日下降13.64億元。
在統計兩市19日單日融資凈流出額時,前15位均被金融股占據,依次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農業銀行、中國平安、民生銀行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兩只標的,更成為融資客情緒的“泄洪口”。在現有兩融余額前十大個股中,中信證券兩融余額的19日單日環比跌幅最大為5.83%,兩融余額直降19億元;海通證券兩融余額環比降幅次之為5.49%,單日兩融余額減少8億元。
而到1月20日,券商板塊股價仍繼續領跌;除國信證券和東北證券外,個股跌幅均超5%。而市場觀點預計,在券商板塊回暖暫不明晰之前,償還潮或將繼續。對于券商板塊走勢和兩融交易情況的巨變,有分析師認為應從兩方面分析。券商股目前自身融資盤普遍過大,受兩融業務監管收緊的影響不可避免,但這并不具備板塊個性,也不是金融股走勢目前出現分化的根本原因。
繼續拖累板塊走勢的是券商股前期的絕對漲幅過高,且市場對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業績預期也偏高,“整個券商板塊要消化一下去年四季度漲幅”,海通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丁文韜如是稱。
券商板塊短期不樂觀
兩融業務監管收緊,引爆的是市場對券商基本面預期的調整。但銀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趙強稱,此次事件對券商業績層面的實質性影響仍然有限,“基于當前龐大的兩融余額,監管層出于對風險層面的擔憂加大兩融業務的監管力度也是完全合情合理。”
“這次合規影響對于整個存量規模影響沒有辦法去量化。”丁文韜稱,即使直接把不合規的對方去掉,估計也只有百億級別,市場影響目前更多仍停留在心理層面。即便是涉事的海通證券,也在其整改措施中透露,暫停新開兩融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對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收入的直接影響不足1000萬元人民幣,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不構成重大影響。
若如此,當下暴跌是否反應過度?板塊普跌之下是否存在錯殺?而市場還進一步探尋,在證監會叫停三家大券商3個月新開立兩融客戶信用賬戶后,融資客是否會在券商之間發生遷徙流動?“會不會對其他券商反而是側面利好?”有投資者關心問道。
對此,多名未出現在證監會點名券商之列中的券商人士并不樂觀。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就強調稱,分析兩融客戶是否導流,關鍵點在于信用賬戶開立的時間要求、此次處罰券商暫停新開賬戶的期限錯位情況。從兩融業務目前交易規則設計來看,開設兩融信用賬戶必須要在開設股票賬戶的營業部滿6個月;而此次點名受罰的券商暫停新開信用賬戶時間為3個月。
“繼續等3個月和去別家券商待滿6個月比起來,不管哪一類客戶基本上都不會發生分流。”接受采訪的某券商人士稱,未點名受處罰有可能會被拿做營銷說辭;但監管收緊之下可預期的兩融業務增速放緩,行業內每家券商都不可避免將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