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的一套清宮舊藏十二美人圖徹底火了,從書簽到臺歷,甚至還有《十二美人圖》動畫——“雍正的女神們動起來啦”,這些姿態(tài)端莊,面容娟秀的美人們“動”起來之后,一切畫面的元素也更清晰了。“山花獎”得主、蘇州核雕工藝家陸小琴頗為智慧地把《十二美人圖》刻到了核雕上,讓原本只是平面“美人”們瞬間立體起來,這些低眉頷首的古代宮廷“女神”們在方寸之間更見風(fēng)情。 佳人刻“佳人”陸小琴又一次創(chuàng)新 前兩年,陸小琴因其核雕《二十四孝》而摘下“山花獎”,讓更多人認(rèn)識了這位美麗的70后光福姑娘與她“琴韻核雕”工作室。從小熱愛繪畫,1995年高中畢業(yè)后,從開始的蘇繡行當(dāng)?shù)胶髞淼哪镜瘛⒑说瘢挤ㄉ喜粩嗑M(jìn),成績驕人。《千手觀音》獲2011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金陵十二釵》獲2011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梁山伯與祝英臺》獲2011江蘇藝博杯金獎,以及《二十四孝》獲得“山花獎”。雖涉足不過十年,陸小琴卻在核雕界創(chuàng)造了諸多奇跡。她不拘泥于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題材,不滿足于十八羅漢等傳統(tǒng)人物組合形式,她充分從歷史題材、文學(xué)故事中尋找靈感。此次的核雕版《十二美人圖》便正逢其時,再次在前不久園區(qū)的中國首屆民間工藝博覽會上驚艷大家。相較于華麗精美的工筆畫,核雕通過另一種方式,立體地凸顯出美人的面貌與身姿,只是在狹小的空間上能將人物神韻展現(xiàn)得細(xì)致入微,也絕非易事。當(dāng)十二枚核雕一并亮相,不但美艷動人,也是極為震撼的。從“四大美女”、“金陵十二釵”到如今的“美人圖”,陸小琴在美人題材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 我們再來看看《十二美人圖》為何如此紅火? 《十二美人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由清初宮廷畫家創(chuàng)作的工筆重彩人物畫。其正名應(yīng)為《胤禛圍屏美人圖》,“十二美人圖”僅是它的俗稱。這套圖原是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圍屏上的裝飾畫。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是康熙帝賞賜給兒子雍正的園林山莊,也是雍正稱帝前后最重要的行宮居所。雍正帝當(dāng)年對這套圖屏十分欣賞,為了妥善保管,傳旨將它們從屏風(fēng)上拆下。不僅如此,《清檔》記: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間又傳旨將拆下來的這12幅圖“著墊紙襯平,各配做卷桿”藏于宮內(nèi)。事隔270余年的今天,此套圖屏仍保存得完好無損,成為研究清初宮廷女子發(fā)式、首飾及服飾文化最為形象而真實的史料。 但圍繞此圖有諸多爭議:首先,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作者,因為畫上沒有款識;其次,沒有人知道這些美人是誰。僅憑“破塵居士”的落款,還有“壺中天”、“圓明主人”這兩方小印,透露著它們與雍正的關(guān)系;另外,“十二美人圖”中,美人們身穿的一律是漢服,只在花簪頭飾間透露出她們的滿族身份。除此之外,隱逸之謎、精神之謎皆讓人困惑,于是這十二幅美人圖散發(fā)出一種朦朧、神秘的美,受到后人的追捧,才不斷衍生出其周邊商品、App等。 佳人刻“佳人”,我們也得以通過蘇州工藝,以另一種方式去領(lǐng)略“雍正的女神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