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做空力量開始顯現。首先,管理層開始加快IPO發行速度,下周先發22只新股,如果市場氣氛過于熱烈,還可能增加發行數量。其次,滬股通開始做空A股的系統測試,香港同胞可以享受到與境內投資者同等的做空權利。對于后一條,很多人以為香港做空A股不容易,拋空個股在技術環節還有很多障礙,實行起來不易,其實他們不懂大背景。香港市場做空的資金成本大約是內地做空成本的三分之一,只要大渠道暢通,小的技術環節有點麻煩也不要緊。更重要的是,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合作機制的深入,雙方市場總會找到一個統一結算、A/H股互換的機制,到時候兩地差價會基本抹平,而機構投資者只要敢于長期做空A股套利,必有長期回報。一些房地產土財主以為有錢就可以任性,財大就可以胡來,未來半年的行情將向他們展示,金融市場是怎樣迅速地消滅傻錢,不守規矩的代價將會多么巨大。
客觀地說,去年11月20日以后的行情,是一輪大盤股估值修復的行情,具有階段合理性,但由于輿論導向的單邊化導致市場行為的一邊倒,也造成了市場的過度亢奮,房地產資金介入是基礎,金融杠桿成為加速器,使得需要一年完成的行情,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提前實現。即使未來看好,股市價值也是時間的函數,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股市難以形成有效的支撐。所謂信心不過是群體心態的暫時一致,而當外界環境沒有出現預期的變化,這種一致就會因意見分歧而出現紊亂,股價走勢也會出現逆轉。從長期經驗看,群體情緒一致的時間周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到了這個時間限度,環境如未發生預期的變化,市場就會出現逆轉。然而,從去年11月到現在,環境沒有出現大家預期的變化,而在未來兩個月內,出現預期變化的可能性也很小。投機市場是急切的,融資炒作的代價是高昂的,而環境改善的速度遠遠慢于投資者機會成本的增加速度,當這個差異達到一定閾值,系統就會轉向。A股市場目前就是這樣。
剛剛公布的價格數據顯示,去年12月我國PPI同比下跌3.3%,環比下降0.6%,大大低于大家此前預期,通縮趨勢非常明顯。
我國的長期歷史數據也證明,在長期通縮形勢下,不可能出現大牛市。其道理很簡單,如果企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沒有必要擴大再生產,周期性上市公司利潤也不會出現回升,而構成上證指數絕大部分權重的恰恰是周期股。如果說,在某一小段時間公司股價可以與PPI指數背離,那是因為大家預期幾個月后價格會回升,如果股價上漲3個季度,而公司產品價格和利潤水平持續下行,誰還敢逆勢而為?
這一輪市場上漲,表面上是炒作改革預期,事實上漲的主要是傳統行業、周期性股票,多數人以為新的經濟周期已經開始,但事實并非如此。按照去年經濟的基數和目前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PPI的下行周期至少維持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遠遠低于去年同期,我不知道大盤指數繼續上行的情緒基礎可以維持多久?
有人以為,央行放開貨幣龍頭股市就一定會漲,其實未必。到了今日,中國經濟減速的核心問題不是缺錢,而是人口紅利銳減和有效需求不足。從央行的研究可以看出,現在不是央行貨幣供應不足,而是企業貸款需求下降;而企業不愿貸款,主要是因為訂單不足。在這種局面下,央行發行再多的貨幣也只能是進入金融領域空轉,而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現在股市上漲的困惑不在于入市資金不足,而是值得買入的股票數量太少,大資金買股票總不至于刻意買虧損吧,而周期股的問題也就在這里。考慮到我國融資炒股的資金成本高達8.5%,而融資數量超過1.5萬億,周期類股票的業績無法覆蓋如此高昂的資金成本,現在確實到了該適當減倉的時段了。
下一步可以賣出的周期股主要是鋼鐵、礦石、油氣開采、煤炭采選、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海運,房地產,大盤指數也有望出現500點左右的技術性回落。當然,由于資金的充裕,行情不會結束,但市場熱點會轉移向消費、互聯網、節能環保等市盈率較高但想象空間較大的行業。如果說過去3個月的炒作是后瞻式、回顧性的,那么未來3個月市場將進入前瞻性、憧憬式的炒作。回顧可能溫馨,但是缺少正能量,前瞻具有風險,但至少態度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