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俄羅斯盧布、股市崩盤的踩踏事件震動了世界。
俄羅斯盧布、股市的踩踏事件令人觸目驚心。在2014年8月至12月17日,俄羅斯盧布大跌52.14%,主要股市RTS指數則大跌59.3%。特別是12月16日,盧布一夜大跌13%,股指大跌19%,形成了嚴重的財富踩踏現象。
有人擔心這種惡性踩踏事件2015年會不會發生到人民幣身上。情況如何呢?
造成盧布惡性踩踏事件的原因很清楚:俄羅斯央行盲目崇信西方貨幣金融規則,不遺余力地與國際接軌,2006年實施資本項目可兌換為此次危機埋下了伏筆;自2013年6月美聯儲時任主席的伯南克宣布將退出QE以來,一波又一波的新興市場危機被不斷強化,嗜血的投機者蜂擁而至;面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圍攻,俄羅斯在地緣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相當強硬,唯獨貨幣金融上卻放任國際熱錢,放松管制縱容了金融投機;美國推動對俄羅斯制裁,與沙特聯手兇狠打壓石油價格,成為盧布踩踏事件的外部導火索。
對此,我們是否應舉一反三,對可能發生在人民幣身上的踩踏保持高度警覺呢?對此,國際貨幣金融專家余永定先生已多次敲響警鐘。最近,他再次明確指出,俄羅斯過早放棄資本管制是導致其盧布危機發生的重要因素。他警告說:中國資本外流實際上已經相當嚴重,中國在資本項目開放問題上必須持謹慎態度,國內條件和國外環境決定了不應該冒如此大的風險。
目前中國的金融開放與匯率自由化正按照如下路徑推進:1.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理由,在國際熱錢外流時,維持人民幣于高位;2.不斷強化人民幣國際化、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預期,這在客觀上使得覬覦中國的嗜血投機者更加躍躍欲試;3.國內力推利率市場化;在股市上推行期權、轉融券、股指加入新興市場指數、T+0交易;允許外資參與國債期貨;力推匯率期貨特別是人民幣期貨。屆時都可能使踩踏的恐慌效應放大,使中國管理金融市場的難度大大提高。此外,在當今國際上各國貨幣均已對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全球唯有人民幣還維持在高位。一旦外部出現石油、糧食和地緣政治危機的導火索刺激,很可能出現不亞于俄羅斯盧布的嚴重人民幣匯率踩踏事件。
這是因為俄羅斯畢竟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各種資源,且小麥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其重工業能力也是全球領先。相比于俄羅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并不輕松:1.石油對外依賴度高達60%,其中波斯灣進口石油占比超過50%,石油戰略儲備僅為15-20天,鐵礦石和銅的對外依賴度分別高達70%和75%;2.農產品對外依賴度接近20%。過去二三十年,中國農業欠賬較多,地力透支嚴重;3.中國的世界工廠角色已因美國力推的再工業化和TPP而轉向負面;4.中國樓市自2000年來漲了5-10倍,房地產市場已盛極而衰;5.國人拜金風氣盛行,急功近利嚴重,一旦遇挫戾氣增加,社會穩定挑戰增大。
因此,筆者自2013年以來就反復強調,人民幣應參照其他貨幣的貶值幅度,參照投機熱錢流出的速度(而不是含FDI和外匯儲備的外匯占款余額),對美元主動貶值,從而降低人民幣對其他貨幣越來越高高在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