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來,盡管借著滬港通政策的推出,在大盤藍籌股的帶動下,上證指數反彈又創出了新高,但是市場的賺錢效應卻減弱,特別是前期熱門的創業板出現了持續調整,本周下跌累計超過5%。我們認為,這很可能意味著短期市場的調整風險增大。 10月下旬以來,市場在完成本輪行情的第三次反彈后,上證指數面對2400點以上的阻力也曾一度進入了盤整,但是近期滬港通正式推出的消息打破了市場均衡。證監會官方10日正式宣布,滬港通股票交易將于11月17日開始,這對于前期擔心滬港通政策可能延遲的投資者無疑是較大的刺激,而更令部分投資人感到興奮的是,滬港通的推出也會讓兩地的交易制度接軌變得清晰而見,如上交所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目前已經具備了恢復“T+0”的條件,藍籌股有望首先成為試點受益板塊。這無疑都大大刺激了市場投資人對于藍籌股的投資需求。 盡管市場在此刺激下也表現十分活躍,A股成交量也創出歷史新高,但是市場卻沒有給投資人帶來普遍的較好收益,不少中小盤股反而出現了逆勢下跌。 在市場做多難以形成整體合力,賺錢效應減弱的情況下,市場調整也就難以避免,而增大市場調整壓力的還有以下因素。 如近期公布的10月經濟數據再次表明9月以來的經濟企穩并沒有企穩。 這都意味著四季度經濟增長難以出現投資人之前預期的有效企穩,GDP增速可能繼續下滑,從而拖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對于經濟周期比較敏感的藍籌股也難以例外。 而在經濟下滑風險加大情況下,滬港通推出后,由于海外投資人更注重基本面研究,它們進入A股市場的動力也難以明顯增強,更何況目前A股藍籌股經過前期大幅度上漲后與海外市場的估值溢價已經縮小或消失。 盡管近期市場很可能在經濟下滑風險加大、滬港通推出資金吸引不達預期等因素作用下,陷入短期調整的風險加大,但是基于以下原因,本輪反彈的大趨勢仍將延續。 第一,加快改革的進程有望提升A股市場的風險溢價。如近期APEC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獲,優先部署中國同鄰國的鐵路、公路項目,該“一路一帶”的戰略已經得到與會國的高度認同,可以預期,中國主導的亞洲經濟的大戰略、大布局、大未來有望起航,也能較大程度上促進中國資本和產能走出去,帶動相關產業轉好;再如,近期廣東省發布了新一輪廣東國資改革的目標、方式、措施、路線圖及時間表,也會進一步提振市場對于全國國企改革加快出臺的預期。 第二,市場利率延續了不斷下滑的趨勢。如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對中國經濟展望明顯較前期悲觀,其中談到貨幣政策既要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也要估計宏觀審慎管理的要求。這意味著接下來央行的穩增長壓力上升,貨幣政策放松力度將加大,這有利于為市場創造更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第三,更重要的是,前期市場賺錢效應已經引發了大量資金入市,因此,我們認為市場調整空間有限,上證2300點應不會跌破,市場消化前期上漲壓力后,仍有望延續反彈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