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并未給市民帶來驚喜。長假過后,一些熱衷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發現,市場上投資期限三個月以下的短期理財產品明顯減少,銀行推出的多數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動輒半年、一年。分析人士表示,存款偏離度成為考核指標后,銀行為增加存款規模的穩定性,所發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會拉長。
以往,黃金周一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迅速回落。但在今年9月,央行、銀監會齊出手,新增存款偏離度考核商業銀行后,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記者查詢銀率網發現,一家股份制銀行推出的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5%。另有一家股份制銀行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達到7%。此外,還有20多款預期年化收益率超5.5%的銀行理財產品。整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較節前變化并不明顯。不過,與之前相比,現在投資期限長的理財產品數量明顯增多了。
據蘇寧金融理財中心負責人分析,理財產品期限越來越長,是因為市場短期資金價格持續走低,央行周二進行的200億14天正回購,中標利率只有3.4%,比上個月下降了0.1%,說明央行有意引導利率預期下行,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繼續有所期待。“同時,Shibor一個月期限以內的利率已經低于4%,和去年短期利率動輒超過5%水平的境況大不一樣。”這名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為了維持較高收益,必然會選擇拉長期限,這也符合期限越長收益越高的理性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