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股市期市雙雙大跌。
股市收盤,上證綜指下跌1.70%,深證成指下跌1.88%,創業板下跌1.05%。期市收盤,工業品期貨幾乎全線跌停。
滬指失守2300
滬指一根長陰將市場重新拉回到調整格局中。
本周為新股申購周,“逢新股必跌”的規律再度應驗。截至昨日收盤,上證綜指報2289.87點,跌39.58點,跌幅1.70%;深證成指報7895.87點,跌151.38點,跌幅1.88%;創業板指報1483.35點,跌15.77點,跌幅1.05%。兩市成交金額共計3198億元,與前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從股指單邊下行的極弱走勢看,顯然不單單是受到了新股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周末消息面上利空因素較多,其中注冊制改革方案年內出臺的消息對市場情緒打擊不小,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再度顯現,導致股市調整壓力集中爆發。
分析師稱市場擔心經濟失速
消息面上數條利空同時發威,使得周期股成為殺跌主力。展望后市,由于市場與經濟基本面的偏離度越來越大,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市場還有繼續下行的空間,短期內除了與改革相關的主題,其余板塊均需防范回調風險。
中信證券分析師毛長青認為,8
月失速是經濟下臺階的開始。經濟結構調整是“下臺階”的主要壓力與特征:一方面,制造業、房地產投資的單月同比增速或將長期處于低位,甚至進一步下行;另一方面,房地產可能已從以價換量的抵抗式下跌階段逐步切換至量價齊跌階段。
毛長青還認為,市場對中期經濟壓力預期依然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對政策刺激還有較高期望。
這樣的觀點得到了申萬研究員王勝的認同。在其看來,盡管市場短期在改革預期驅動下有望繼續活躍,但市場與基本面的偏離度越來越大,風險不斷累積,不可不察。
事實上,觀察昨日跌幅排名前列的板塊,保險、白酒、鋼鐵、有色等周期性行業首當其沖。大智慧超贏資金流向統計也顯示,昨日滬深兩市資金凈流出29.01億元,板塊資金方面,無板塊實現資金凈流入,而有色金屬、外貿、造紙印刷則資金流出靠前。周期股資金兌現壓力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市場對于經濟失速的擔憂。
除此以外,當前投資者情緒出現回落,也是導致市場轉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中信證券的跟蹤數據顯示,最近一周長短利差、成交活躍度、融資買入額均出現明顯下降;EPFR顯示海外資金流流出,且RQFII出現7
月以來的首周凈贖回。
“從歷史上三次上交所暫停300ETF后大盤表現來看,大盤均出現見頂回落的狀況,投資者情緒的高亢可能近期將見頂。”中信證券判斷。
國信證券分析師酈彬更是認為,如果缺乏新的刺激因素,市場將難以找到明確的投資主線,或活躍度下降。在此情況下,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短期策略是做好防御,適當關注與改革相關的主題以及部分消費類品種。
工業品期貨幾乎全線跌停
“經濟預期悲觀加上政策預期落空打擊了昨天的市場,股市、商品無一幸免。”中信期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景川對上證報記者說。
9月22日,期貨市場也遭遇黑色星期一,除動力煤、玻璃等個別產品翻紅外,其他品種幾乎全線暴跌。其中,工業品期貨普遍遭受重挫,截至收盤,包括白銀、橡膠、螺紋鋼、鐵礦石等產品幾乎全線跌停。此外,跌幅超過3%的品種也有不少,包括熱卷、硅鐵、菜粕、豆粕等。
生意社分析師何航生認為,鐵礦石、螺紋鋼這些品種紛紛觸及跌停點,主要是受到鋼廠調價和采購減弱,融資礦礦商回籠資金,以及投機商入市抄底等因素影響。
“7月鐵礦石進口創下第三新高后,融資市場的信用證在9月底到期,礦商在此時也多數開始逐漸回籠資金,讓利操作,報價就相對較低。鋼廠方面,由于鋼價屢創新低,使得其在銷售收入上再次縮減,導致其不得不開始了清倉發貨,保證資金流轉。所以市場供應壓力突顯,鋼價跌勢再起。”何航生表示。
此輪下跌除了宏觀方面的因素,還有一大因素就是旺季不旺,以及鐵礦石、原油的領跌龍頭作用。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對記者說,“目前市場的整個心理防線不斷在后退,龍頭不止跌,整個市場就停不下來,龍頭止跌了,整個市場也需要一周左右的剎車緩沖,預計要延遲到10月中旬市場才可能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