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9月17日晚,在美國波士頓斯納金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第96號拍品、有著“瓷母”之稱的清朝乾隆年間大瓷瓶最終以22,000,000美元落槌,含傭金成交價為24,72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51億元。據(jù)上海第一財經(jīng)頻道財經(jīng)評論員、制片人項立平在微博所述,該拍品為電話委托競得,買家來自國內(nèi)。
該拍品高34.375英寸(約合87.3厘米),有5處小修,為通運公司(Ton-Ying
&
Company)舊藏,因在窯變的地方有一條很大的“沖”,故拍前估價僅為15萬至25萬美元。
上月,這件“乾隆御窯各色釉大瓶”一在網(wǎng)上亮相,立刻引起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極大關(guān)注。盡管有個別行家對這件“瓷母”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但多個專家“傾向于看真”。數(shù)位藏家都已前往現(xiàn)場一睹其究竟。
為何這件拍品被稱為“瓷母”?乾隆年間的瓷器燒制技術(shù)已經(jīng)達到頂峰時期,于是乾隆為了炫技,專門命人燒制出一款集合所有瓷器品種、工藝于一身的大瓶。“瓷母”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用到色地琺瑯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飾)、青花、松石釉、窯變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施釉方法,共16種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在這次的“瓷母”突然出現(xiàn)之前,所有人都認為“瓷母”只有一件,就是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的大瓶。
曾收藏這件瓷瓶的通運公司,是盧芹齋在1903年與張靜江、李煜瀛等合作創(chuàng)立的,隨后該公司成為了古玩界響當當?shù)钠放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