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以來,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不斷演繹暴漲神話,我武生物上市不到一個月暴漲了2倍,博騰股份上市8天,最高漲幅達192.41%。然而,貼著“全球最大維生素D3生產企業”標簽的浙江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花園生物”)已過會三年卻遲遲未能上市。有分析稱,花園生物是因為業績不能持久、關聯交易頻繁、職工股被清退等原因已被監管層“雪藏”。時過境遷,當初令花園生物業績暴增的行業環境、技術優勢早已不復存在,這家公司的IPO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業績暴增成過去式
花園生物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維生素D3上下游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本次擬發行A股2300萬股,募集資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對本公司發展戰略的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產生重大影響。
招股說明書還顯示,花園生物各項指標表現頗為優秀,2007年到200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5億元、1.33億元和1.97億元,呈穩步上升態勢。而公司凈利潤更是由2007年的1695.74萬元上漲至2009年的6884.85萬元,增長幅度高達75.36%。
不過,記者發現,花園生物出色的業績主要源于其主營產品維生素D3價格的暴漲。招股說明書顯示,2007、2008年,花園生物飼料級維生素D3粉的平均出口價格為每公斤41.07元和36.51元,而自2009年8月起,該產品平均出口價格快速上漲,均價從30.35元/公斤上漲至2009年12月份的273.76元/公斤,上漲幅度達8.02倍。
某業內人士表示,2009年維生素D3主要由于生產格局變動及原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市場供應緊張,價格從2009年6月份的40元/公斤暴漲到11月份的500元/公斤。此外,行業排名前兩位的公司即花園生物和海盛化工聯手控制了市場上維生素D3油劑,也是這次維生素D3價格暴漲的重要緣由。
“靠漲價拉動利潤的方式或不復存在。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反價格壟斷規定》已于2011年2月1日開始執行。”對此,上述業內人士直言不諱。此外,他還透露,在維生素D3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維生素D3的高價在短期內或許可以維持,但這種高價將隨著市場供應的變化而波動。而一旦產品價格恢復理性,花園生物的業績高成長假象也會隨之破滅。
目前全球維生素D3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全球維生素D3飼料級粉年設計生產能力大于12000噸,而全球年需求量約為5000至6000噸,年設計產能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
花園生物可以比肩的同類上市公司有金達威、新和成、仙琚制藥。參考金達威維生素D3的毛利率,2010年至2011年時行業高點曾達到65%。不過行業高點已成過去,2013年的行業毛利率驟降至-5%。
核心技術優勢已失
記者查閱花園生物招股說明書發現,其核心競爭力是生產的維生素D3產品所采用的“氧化還原法”工藝。但該成果系中科院理化所所有,花園高科只是通過出資購買的方式,獲得了中科院理化所關于該項工藝的獨占許可使用權,并獲得了到期后的專利無償使用權。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到期后無法繼續取得中科院理化所的獨占許可或者中科院理化所將其實驗室成果許可第三方使用以及向第三方轉讓,花園高科將面臨失去“獨食”優勢。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經理也認為,“在生物醫藥公司中,只有擁有核心專利技術、有行業壁壘的公司才有投資價值,如果核心技術在別人手里,別人想斷你糧你馬上沒飯吃。不重視研發投入的公司不值得投資。”
歷史問題難撇清
招股書顯示,花園生物是由花園有限于2003年10月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公司。公司的直接控股股東為浙江祥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438.54萬股,占總股本的50.57%。此外,祥云科技還擁有控股子公司花園藥業。
花園生物實際控制人為邵欽祥,其持有花園集團60%的股權;邵欽祥的兩個女兒邵燕青、邵燕芳分別持有花園集團20%的股權。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為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花園集團目前持有祥云科技10049萬股,占祥云科技總股本的86.63%。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花園集團直接控股的企業或單位共有五家,包括祥云科技、花園控股、花園旅游、花園技校、花園幼兒園,分別從事實業投資和股權管理、旅游、教育等業務。
2007年至2009年,在主營業務方面,花園生物向同一控制人邵欽祥控制的花園藥業、杭州進出口、海鵬貿易三家關聯公司銷售產成品,銷售總額分別為689.26萬元、637.93萬元、731.10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5.58%、4.83%、3.72%。其中對杭州進出口銷售的產品主要為飼料級維生素D3油、化妝品級羊毛醇;對海鵬貿易銷售的產品主要為飼料級維生素D3粉、飼料級維生素D3油、化妝品級羊毛醇;對花園藥業銷售的產品主要為維生素D3酯或維生素D3結晶。
為了解決關聯交易問題,花園集團先后注銷了海鵬貿易和志成貿易,花園藥業則申請了注銷維生素D3藥品批準文號,未來不再生產維生素D3原料藥,因而不會再向花園高科采購商品。不過,緊密的上下游關系及先前的股權清退故事,或許讓花園生物難以一時撇清。
2000年,花園集團為上馬維生素D3項目,向集團內部職工和社會募集資金入股,共募集資金5000萬元左右。這些資金以職工持股會的名義,形成對花園集團的持股。為了能盡快上市,2011年,花園生物大股東最終采取的方法是對職工股以成本價方式進行野蠻清退。
對此,花園生物方面則表示,先前職工持有的是花園集團下面一個工會持股會的股權,并不等于花園生物的股權。員工持股會是歷史的產物,2000年以后員工持股都不能納入法人股,而這些情況已向證監會提交了書面解釋。
就花園生物自2010年過會以來為何未能順利上市,以及職工股被清退等事宜,《經濟參考報》記者試圖聯系花園生物董秘喻銓衡,但截至發稿時為止,其電話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