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每一筆投資交易信息都將需要登記,10萬億理財產品將迎來透明化時代。
今年6月,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一期運行,2011年起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都要登記產品端信息,包括申報、發行、終止三大類等級要素,共74個數據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獨家獲悉,近期,監管層分批次組織了各家銀行進行二期系統操作培訓,并下發系統操作手冊和數據元規范試行版。
目前,各家銀行已開始二期系統信息錄入或前期準備工作,涵蓋存續期跨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1月1日(含當日)以后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含已終止產品)。
二期登記內容由一期的產品端信息延伸至投資端信息,共包括理財產品募集總量、存續期、投資資產及負債、持倉信息、投資交易、估值共六大類登記要素,共196個元數據。
根據培訓內容,目前系統上線板塊包括募集總量和存續期登記,其他功能模塊也可登記,但正式上線前仍存在部分數據元變更的可能性。
其中,交易信息登記板塊將于2014年1月1日后上線,屆時每只產品的持倉信息將由系統按照錄入的交易信息自動計算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登記系統對非標準化債權類投資(下稱“非標資產”)錄入進行細化,與“8號文”規范非標相呼應。同時,監管層對理財資金的具體流向監控也更清晰。
盯住“非標”:登記每筆交易
根據培訓材料,投資資產及負債登記要素有151個元數據,主要反映產品具體投向及持倉情況。產品一旦開始投資,發行機構需在當日(最遲次日)完成信息登記。
“很重要的一點是,監管層首次對理財產品投資資產進行類型劃分,便于全面了解理財資金流向。目前各銀行對資產分類標準和口徑有所差別,較難真實反映資金流向。”某股份行資管部門人士說。
投資資產包括現金及銀行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屬于此類)、非標準化債權類投資、權益類投資、金融衍生品、代客境外理財投資QDII、商品類資產、其他金融資產、其他共9個一級分類。
監管層有意進一步規范非標資產。
二期對非標資產的分類比“8號文”更清晰,包括票據類、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收/受益權、交易所委托債權、應收賬款、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其他共9種。
同時,非標資產所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項目和項目的實際融資人也需要登記。
“資產明細由銀行自己操作,少數銀行有一些隱蔽的非標投資,隨著資產分類統一口徑和持倉信息披露,監管層能準備把握銀行非標規模和占比,銀行會減少隱蔽的非標投資。”上述股份行資管部門人士說。
投資交易信息登記后,以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或負債為對象,發行機構要按照一定頻率報送其單位估值(含凈價和全價)信息。原則上,估值信息應逐日報送。其中,非標參照債券現行報價方式折成百元單位報送。
“估值是為了更方便地將理財產品凈值化、標準化,可能是為后期采用凈值型的銀行資管計劃擴容做鋪墊,目前銀行大多數都是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說。
監測資金流向
除了通過統一資產分類和監測非標數據外,監管層還將加強對理財資金流向限制性行業的規范。
二期有一個必填數據元:非標資產所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項目是否屬于限制性行業。如果是,還需注明是哪類限制性行業。
限制性行業類別有房地產(保障房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鐵公基”行業、“兩高一剩”行業、其他。
對此,某中小型城商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說,理財產品特別是資金池和類資金池產品的資金流向并不清楚,目前存在限制性行業通過理財產品融資的情況,但未來這種方式可能受更多限制。
同時,在資產類別上,其他金融資產包括信托計劃,保險(放心保)、券商、基金發起的資管計劃及其他資管計劃。
多位銀行人士指出,需要錄入二期的信息銀行內部系統都有,但是目前得全部將產品信息打印出來,再一一手工錄入,且需要核對,工作量非常大,希望能增加對接端口將數據從銀行內部直接導入二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