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賴鑫琳 攝) |
5月最后一周,A股終于在上證指數2300點以上站穩。券商認為,6月股市有可能延續5月下旬的震蕩格局,并有望在震蕩中上行。
經濟弱復蘇預期改善
從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看,基本面的情況并不好,國聯證券發布的報告就主要強調的是利空。國聯證券稱:5月匯豐PMI初值為49.6%,創下7個月新低,并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下,其中,新訂單下降尤為明顯,從4月份51.2%降至5月份49.5%,需求疲弱仍然延續,同時,就業指標持續低于50%,顯示解決就業主力的中小企業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中觀產業鏈數據同樣印證復蘇力度不足。商務部統計顯示的有色、黑色、化工、礦產、建材等主要工業品價格不改下跌趨勢;下游需求方面,公路貨運占全部貨運量近80%,而4月份公路貨運同比增速僅10.1%,雖比3月份提升0.3個百分點,但與2012年14%的增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亦仍呈下行態勢;此外,進入5月后,主要城市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樣較前期有所降溫。
不過,更多的券商卻對基本面保持偏樂觀態度。財達證券表示,雖然復蘇預期未能實際改善,但是工業增速的回升以及一些中觀數據的改善表明經濟仍處弱復蘇之中。在前期復蘇預期接連受到打擊后,市場已經降低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實際數據與市場預期的一升一降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復蘇預期改善的效果。不過一方面市場難以從弱復蘇中獲得持續時間較長的強勁推動力,另一方面弱復蘇難以帶來市場業績預期的進一步改善,這將限制弱復蘇積極效應的釋放程度。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將運行在宏觀流動性穩中趨緊、基本面依舊弱復蘇、調結構政策的結構性效應繼續釋放的環境中。雖然宏觀流動性難以提供充足推動力,但在預期降低之后,弱復蘇的積極效應釋放會給市場運行提供弱動力,政策結構性效應也會有利相關行業的表現,市場維持震蕩向上的概率較大。
招商證券發布的報告表示,外需是決定下一步中國經濟和A股的關鍵因素,內需受到局限,只有外需復蘇才能消化國內產能、實現經濟的真正復蘇;外需回暖的累積效應正在產生但處于初期,此階段主要出口行業的庫存已很低甚至開始出現回補,而制造業投資還未被帶動,經濟漸進回暖;外需復蘇還會通過外匯占款等方式削弱地產調控和影子銀行整頓的負面影響,市場有望漸進式回暖。
招商銀行發布的報告亦稱:盡管中長期向上動力不足,但向下風險有限,弱復蘇的大背景有利于支撐市場在波折中震蕩上行。
流動性有較大改善空間
從資金面看,券商較為樂觀。浙商證券預計由于二季度現金股利的密集發放,股票市場流動性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國聯證券發布的報告也認為,雖然月底財政存款和稅收上繳加大資金面壓力,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票據融資利率均呈現驟升態勢,但在人民幣升值、熱錢持續流入的背景下,資金面緊張或只是暫時現象。不過,前期由流動性推升的中小個股行情,在高位或同樣會由于資金面的風吹草動而遭拋棄。
其他方面的利好還包括:一是創業板高估值的回歸可能導致藍籌股走強。湘財證券表示對市場整體保持謹慎的態度,但創業板高估值的回歸或將在一段時間內提振藍籌股,使得藍籌股具備一定的相對收益,但經濟總需求的持續低迷將使得市場上行的空間比較有限。
二是由改革驅動的結構性行情將持續演繹。銀河證券表示,上周五,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對2013年的具體改革工作進行了部署。國務院通知明確了2013年的7項改革重點,綜合來看,對環保、電力、天然氣等公用事業、醫藥、鐵路為首的交通運輸、通信、證券、保險等形成一定的結構性利好,并帶動能源裝備與服務、TMT(數字新媒體)等相關行業與板塊的活躍,但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可能會受牽制。銀河證券認為,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改革憧憬持續推進,投資者對新政府的改革憧憬將持續發酵,由改革驅動的結構性行情也將持續演繹。趨勢比估值更重要,在轉型大背景下,重點關注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關注科技發展的趨勢。
投資可以趨于積極
基于上述判斷,激進的券商認為投資者可以考慮由前期的謹慎防御逐漸趨于積極。財達證券發布的報告建議投資者可逐步提高倉位,但弱復蘇只是為市場運行提供弱動力,因此仍需保持高度靈活性和警惕牲。由于弱復蘇是為市場提供上升動力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密切觀察6月中旬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以對弱復蘇進程的延續進行評判。以中小板和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雖仍會是市場熱點,但在前期漲幅過大、估值接近合理區間上限之際,需要預防調整風險的出現。行業方面可關注低估值的成長行業及業績恢復行業。
更多的券商還是建議投資者暫時繼續保持謹慎。華福證券發布的報告稱:目前A股配置方面建議繼續謹慎對待市場中期格局、短期適當增強規避結構性風險力度的策略。當前經濟數據的公布處于空檔期,境外因素特別是熱錢的動向和市場自身的技術因素對短期市場的走向影響較大,美國QE3的搖擺不定對全球市場包括進入我國的熱錢的動向產生了明顯的不確定性。同時,作為近期資金主要戰場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調整壓力正在加大,特別是創業板的估值壓力和減持壓力進一步增強。策略方面需要適當加大對可能出現的結構性風險的規避力度。
結構型投資風險也應注意。華福證券表示,近期中小市值股票和題材股繼續成為市場資金的主戰場,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屢創反彈以來的新高。隨著估值水平的高企,創業板遭到減持的力度也在明顯加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創業板股東減持套現的次數高達940次,套現金額107億元,涉及公司173家。其中高管減持最為頻繁,占據總次數的60%,達到571次;法人股東減持位居第二,達221次;外部個人股東減持次數則為148次。對于穩健型投資者而言,目前可繼續根據經濟轉型和改革進程加速的大背景加強對長周期配置品種的倉位結構的優化。對于激進型投資者而言,可逐漸減少參與結構性熱點的頻率,重視可能隨時出現調整風險。
湘財證券則建議投資者關注低估值及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從行業來看,建議關注銀行、地產、電力和汽車及配件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