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13年,光伏業的寒冬還未遠去,一些企業開始謀求新的盈利模式自救。近日,頻頻轉讓旗下多晶硅和硅片業務的航天機電引發市場關注。 航天機電2月23日宣布,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方式,以不低于經備案的凈資產評估值11800萬元,轉讓高臺縣太科光伏電力有限公司100%股權。 公司稱,本次股權轉讓可提升公司光伏產業鏈整體運行效益,實現光伏電站項目的滾動投資,如轉讓成功,可實現稅前投資收益預計不低于1110萬元。由于公司下屬子公司為高臺太科提供組件及EPC服務,且公司在掛牌條件中已設置債務清償條件,因此可確保產業鏈相關公司按期收回該項目的工程款。 公告顯示,高臺太科是公司全資設立的光伏電站項目公司,承擔甘肅省高臺縣高崖子灘50MW并網光伏發電項目(簡稱“高臺50MW項目”)的開發建設,該項目已獲甘肅省發改委核準批復。目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13年3月底工程竣工,6月并網發電。 截至2012年12月31日,高臺太科資產總額31531.68萬元,負債總額20849.31萬元,凈資產10682.37萬元,營業收入18萬元,凈利潤8.37萬元。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航天機電已多次剝離其光伏相關業務。2012年10月,公司宣布出售多晶硅公司股權;2月17日,公司曾公告稱,擬與上實集團下屬子公司上海星河數碼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公司,由合資公司收購包括公司持有的國內光伏電站項目;2月20日,公司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股權,對應評估值為8486.72萬元。 對于光伏業務的剝離,申銀萬國行業分析師余文俊認為,航天機電意在甩掉產能過剩的多晶硅和硅片業務,同時,通過終端電站建設,消化公司的組件庫存,再通過出售電站,盡快回籠資金,收購新的電站來實現盈利。 據航天機電1月31日發布的預虧公告顯示,2012年公司凈利潤虧損8.7億元。主要是由于國內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而2012年歐洲等主要市場國家下調電價補貼,美歐先后發起“雙反”,導致公司低價銷售,光伏制造環節虧損嚴重,導致航天機電受傷慘重。 3月中下旬,航天機電2012年年報即將出爐,光伏業務比重在八成以上的航天機電沒有退路,不得不尋求新的業務模式。 航天機電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持有多座電站,資金壓力大,收購電站、建造電站然后出售電站,通過EPC、組件和工程款實現收益是公司當前的業務模式。 業內人士預計,航天機電將控股權出售,舍棄主角當配角,不排除此舉是謀求退出光伏行業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