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18 本報記者:文婧 實習記者:孫韶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在全球FDI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投資于農業領域的FDI卻一路飆升,以至于此次《世界投資報告》的副標題為——“跨國公司、農業生產與發展”。報告指出,從整體上看,當前投入農業的外資總量較低,但增長迅猛。 上世紀90年代末,全球每年流入農業的FDI還不到10億美元,但是在2005至2007年,年流入量增加了兩倍,達到30億美元。跨國公司參與農業的形式不限于外國直接投資(如建立農場),訂單農業(如外國超級市場或食品加工商訂立明確規定價格、數量、質量和其他要求的合同,來跨國購買農產品)這種非股本形式的參與成為主要方式。目前訂單農業不僅非常普及,而且在許多新興國家和貧窮國家還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訂單生產安排覆蓋了廣泛的農產品范圍,從家禽、主要糧食生產到經濟作物等。 “跨國公司與本地農戶建立合同關系,向為數眾多的小農戶提供生產投入和轉讓技術,可以為農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重大利益。”聯合國貿發組織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中國,訂單農業已經被接受并開始發展,出現了“公司加農戶”的提法,但國內對訂單農業還沒有明確的概念,也沒有政府部門對此進行專門的監管,整體上缺乏政策體系指引。 他介紹說,訂單農業與傳統的FDI相比凸顯出兩方面優勢:一是不涉及土地直接占用和長期使用;二是可以與數量龐大的農戶聯系,與全球農業生產鏈和世界市場對接。他認為,訂單農業的發展在未來會越來越有影響力。 梁國勇表示,發展訂單農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農業市場將有助于中國“三農”發展。他認為,中國應在農業領域吸引利用外資方面建立針對訂單農業的政策體系;其次,在這個政策體系下,制定措施推動訂單農業更好地發展;同時,應將跨國公司通過訂單農業對農業生產的介入納入國家對“三農”政策支持體系中,并制定競爭、研發、基礎設施等配套政策,在推動中國訂單農業發展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戶利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