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泰勒·考恩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比較,有時會出智慧,有時也會扭曲觀察、理解世界的角度,失去理性認知。美國經濟學家查爾斯·肯尼所著《理性的繁榮》與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泰勒·考恩的《大停滯》,面對同樣的美國經濟發展局面,得出的確是不盡相同的結論,對比閱讀頗為有趣。前者以樂觀主義態度在世界經濟發展大局中看到美國未來的發展機遇;后者以悲觀主義態度對美國近幾十年的經濟停滯進行了反思、批評。而《大停滯》更傾向于尋找經濟規律之外的人為因素,指出美國經濟運行的弊端,因此或許更接近美國國民的整體心態。
泰勒·考恩指出,美國經濟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便陷入停滯,曾經依靠人口、土地、科技三項紅利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已然結束,科技進步步入空氣稀薄的高原區。筆者以為,近幾十年美國經濟發展平緩,正是對前期發展過快的調整與修正,那場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是一個無心插柳的毒素釋放過程。假如美國經濟仍然帶病高速運行,對世界經濟將造成更嚴重的沖擊與毀壞。盡管如此,今天的美國,其綜合發展指標,仍然遠遠超越后發展國家。
作者認為,美國摘取了所有經濟發展觸手可得的“低垂的果實”。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之利已經全部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此時創新愈發艱難。筆者非常佩服作者敢于直陳觀點的勇氣,但他并未經過深思熟慮,更多只是對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發泄不滿。作者采用的數據圖表,雖具真實性卻缺少代表性,只是經濟運行過程中一個剖面,缺失與其他數據的綜合聯系也便失去了生命力,無法勾勒美國經濟發展全貌。
盡管該書成于2011年,彼時依托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經驗尚不成熟,但其廣闊前景已露端倪,一輪全新的創新浪潮正悄然涌來。計算機及互聯網將為社會諸多領域提供高效快捷的解決方案,基于此產生的創新,也將引領下一輪世界經濟高速成長。對此,作者的觀點未免悲戚。
該書對中國最具啟發之處在于對效率低下、結構臃腫的美國政府的批評,以及對美國提升科學家待遇、社會地位的建議。中國經濟經歷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既得益于中國在制度上的突破創新,同時也必須承認我們借力了西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果,迅速補了一堂發展課,這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用幾百年發展經驗為我們撐起的成長空間。幸運的是,在我國經濟高速拉升即將進入瓶頸期時,又迎來呈指數化變革的信息產業革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客觀而言,在這一輪彎道超車創新發展中,中美等國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是社會經濟運行成熟、創新傳統悠久的美國更具系統優勢。
新一輪科技賽跑、經濟賽跑,不會呈現零和博弈局面,任何一國在科技上取得的關鍵創新突破,都會產生外溢效應,推動世界經濟新一輪成長。毫無疑問,科技進步將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