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隨著小米的成功,雷軍這話名言也廣受追捧。雷軍所說的“風口”,即是互聯網,“豬”是誰?大約是雷軍為襯托“風口”而做的一個比喻,或者就是“傳統行業”。
傳統產業如何利用互聯網飛起來?八八眾籌新近出版《風口:把握產業互聯網帶來的創業轉型新機遇》,獨家揭秘了傳統產業互聯網化的關鍵密碼和行動指南。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存在區別,“消費互聯網的目標是個人虛擬化……而產業互聯網主要以生產者為主要用戶,其目標是企業虛擬化,通過在生產、交易、融資和流通等各個環節的網絡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節約能源或降低成本等作用。”
可以看出,產業互聯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貫通企業整個生產流程。產業互聯網化是大勢所趨,如書中所說:“隨著虛擬化進程逐漸從個人轉向企業,以價值經濟為主要商業模式的產業互聯網將逐漸興起。震源深度涉及各產業價值鏈的深層次,進入金融、供應鏈、教育、醫療、農業、交通和運輸,全方位深層次的互聯網化。”
本書后半部用大量篇幅闡述金融、教育、醫療、農業、物流等諸多行業如何實現產業互聯網化,并舉出大量的實例。尤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第9章《制造業的變革之道》中所舉青島紅領的例子:“青島紅領是一家主要做西服的個性化定制的企業……與傳統服裝企業不同的是青島紅領構建了一個系統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做到C2B更能做到C2M。” C2M“就是消費者直接面對制造商”,也就是“私人訂制”。應該說,直到信息化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了工廠智能化,產品既保證規格化生產又保持個性化才真正成為可能,“紅領將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和互聯網文明有機地整合起來,將農業文明的個人裁縫能力,借助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力量,實現了個性化訂單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本書同樣注重理論,前幾章都是關于產業互聯網化的闡述,包括企業價值創造方式與組織方式的變革、企業價值主張創新路線圖、企業價值傳遞創新路線圖、企業價值實現創新路線圖等等。本書斷言,隨著互聯網帶來的價值經濟,傳統企業所謂“微笑曲線”已死,成癮價值才是王道。未來商家賣的也不是產品,而是族群。
除對產業互聯網的深入解讀,本書另一大貢獻是對眾籌“身體力行”式的詮釋,因為該書的出版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眾籌實踐。《風口》是迄今中國眾籌出版最高紀錄的創造者。“40天時間,僅在微信朋友圈傳播,就有近800位各行業精英共同創造了400多萬元的眾籌新紀錄。”書中專辟篇章評析眾籌,可以預見,眾籌是未來融資渠道的新風口,也是企業——尤其是創業者必須要參透的一個領域。未來,只有站在風口浪尖,才能“緊握日月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