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已知信息作出研判,對未知信息給予預測,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一定程度的確定性,以及更多的不確定性。大數據方法和遙測技術將引領我們走向可預測性更高的世界,人將獲得更多,也將付出更多。未來將是赤裸裸的,人性將因此受到檢驗。
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學者、小說家、美國《未來主義者》雜志副主編帕特里克·塔克爾所著的《赤裸裸的未來》一書,不同于市面上可見的其他許多以大數據為主題的作品,從未來的數字時代將以人們主動或被動披露隱私信息為代價,換取更為準確的信息預測和行動預判成果出發,探討了由此會給社會、經濟、文化以及人的生活帶來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自然計算、遙測技術、感應裝置及相應的強大分析系統的更廣泛應用,不僅可以使得人、物的定位被實時準確反映,還可以使得大量狀態信息在整合分析后,提出相應的預警信號,比如預測道路擁堵、地震,等等。這些顯然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甚至會起到挽救許多人生命的巨大作用,但是卻必須以用戶允許公共部門、網站和分析機構掌握地理定位等多項信息為前提。而那些可穿戴設備功能的發揮,通常也需要用戶讓渡相關的監測信息。
信息一經感知,就必須處理,從而成為有效預測的依據。從對物的信號的感知,到對人的體表等一般狀態信息的感知,再到人的大腦信號的感知,越進一步,遙感、模擬、分析所能帶來的便利越大,而相應的隱私風險也就更為顯著。
而今已經有很多用戶拒絕因為上述(可能實現的)便利而披露隱私信息。帕特里克·塔克爾在評價這種做法之前,首先探討了以上提到的便利(效用、效益)。更多的預測預判信息,對個人而言,反映為量化自我。書中以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為例指出,量化自我可以讓人調整自我認知的偏差,并強調大量的量化自我信息在一定社會范圍(朋友圈)公開,會起到自我鞭策難以企及的全方位監督作用——人們更可能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個人。當然,這也會給很多人帶來可能難以負荷的壓力,一些人將因此失去自我逃避的空間。
量化自我的信息將不受控制的實現共享,會導致人們更難在有意親近的對象面前扮演理想形象,當然也能更容易看清“男神”、“女神”的真實形象。這一點對于許多人,特別是那些情場老手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換個角度來看,由此也將讓更多人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彼此共同學習如何發展《赤裸裸的未來》書中提到的“透明人的愛情”。
美國一些城市在21世紀初就提出了“前瞻警務”的概念,即在犯罪發生之前,通過多方面的信息分析,提前部署警力以起到必要的預防或事中控制作用。前述新技術、裝置、分析方法進一步提高了“前瞻警務”的效能,可以以不變的警力應對處理更多的案件,加大對犯罪特別是重大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也將通過社區干預等方式減少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滑向犯罪的幾率。然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攝像頭、電話、傳感器、無人機在無時無刻的監控全社會,由公共部門掌控相關信息。
“赤裸裸的未來”也必然將極大的改變現有商業秩序、學校教育。傳統的廣告、公關傳播被證明很難避免低效甚至無效,而在當下以及未來,數據追蹤與分析系統有助于商家了解客戶的更多更具體信息,互動也將變得更為直接和有效,公司會比客戶更為了解客戶自己。通過分析客戶在社交網絡上的弱聯系(朋友圈),對其購買能力和習慣傾向會有更為準確的判斷。帕特里克·塔克爾并不贊同尼葛洛龐帝關于遙感技術、感應裝置可以替代學校教育的觀點,但認為至少可以提升師生互動的成效。
“赤裸裸的未來”不意味著純粹的利好,當然也不會如反對者所稱的只存在現實威脅,未來的功能性糅合了可變性。更多的預測,更準確的預判,更少的隱私,實際上預示著社會和生活概念的全面革新,“我們構建這種種未來可能性的目的和信心,在我們的祖先看來,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因此,我們就越來越像神靈。但是,由于在這個星球上以全新形式鋪展開的透明度的潮流,就如冰川過處給峽谷留下的深刻印記一樣,我們也會感覺到越來越蒼白無力”。帕特里克·塔克爾說,“我們不可能朝未來技術揮舞拳頭”,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對未來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