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井上達彥 出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1959年,日本的大和運輸公司介入東京-大阪的長距離運輸。此時其他公司已經占領了主要市場。大和運輸盡管獲得了顧客,利潤卻相當低。大和運輸窺探最大競爭對手的運作發現,對手承接的小宗貨物運輸更多。很顯然,如果大和運輸也轉向小宗貨物運輸,經營效益很可能會因此提高。但大和運輸沒有簡單復制對手的高利潤業務,其高層在美國出差時,看到了UPS公司的送貨車,也因此找到了理想的參照學習樣本。大和運輸以UPS的運輸業務為基礎,結合吉野家的戰略思想和日航的商品化手法,摸索推出了當代意義上的個人快遞模式。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后,大和運輸更名宅急便。
在日本經濟學家井上達彥看來,初創期企業通過模仿,不會丟掉獨特性和創造性,甚至只有通過模仿,才可能走向革新。他提出創造性模仿的觀點,這種模仿包括兩種形式:從優秀的樣本獲得靈感,得到獨特構思的模仿和將惡劣樣本當做反面教材,引發創新。
大和運輸選擇運輸業外的企業作為學習對象,說明模仿完全可能超越既定的行業界限。
井上達彥在其所著《模仿的技術:企業如何從“山寨”到創新》一書中,給出了從模仿啟動革新的操作思路:首先需要確定定位(競爭定位、顧客定位)、價值、活動(關鍵活動、成長引擎、收益引擎)、資源(關鍵經營資源、渠道、與顧客的關系、合作經營)四個要素,然后按照五個階段,從模仿切入。第一步,分析本公司現狀,找出自身的強項和弱點,洞察威脅和機會;第二步,找出參照樣本;第三步,繪制藍圖,修補樣本模仿所內生的不足,通過具體業務的創新解決問題;第四步,就目標與現狀差距進行逆向推算,一步步接近目標;第五步,實行變革。
不同形式的模仿,要選取不同的學習模仿樣本。首先是單純模仿。書作者介紹了瑞安航空模仿西南航空的案例,分析指出單純模仿必須注重樣本與學習者具有較多的基礎共同性。第二類是反面案例,最典型的例子是格萊珉銀行通過顛覆已有的商業銀行系統,創造出新的金融系統。第三種是橫向展開,即從公司內部尋找模仿對象。第四種是自我否定,即選擇公司內部的反面案例,找出其缺陷,進行反向提升。
井上達彥指出,企業模仿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應對競爭的模仿以及引發革新的模仿。應對競爭的模仿又包括迅速跟隨、后來居上、同質化三種戰略類型,這其實都可歸為防御性的競爭策略,以避免被競爭對手淘汰出局。為了引發革新的模仿,需要具備前瞻意識,掌握對手應該模仿的部分,積累經驗,再推出樣本企業很難反向學習模仿的異質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蘋果公司推出iPhone和iPad,都采用了先部分模仿對手,然后借助對手短期內很難學習模仿的異質內容,突然發力并占領市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