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想去創業。可現實往往很殘酷,不是經驗不足、資金有限,就是項目判斷失誤、市場沒有拓展開。創業真的就那么難嗎?創業導師專家張兵在《一開始創業就做對》一書中告訴人們,創業沒有快捷方式,卻有方法可循。
只有了解別人的經驗,才能少走彎路;只有充足的準備,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書中寫到,創業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一系列問題最終都能歸納到五個部分:項目篩選、團隊組建、員工激活、資金籌備以及市場營銷。作者使用大量創業者的案例,探討在當前經濟狀態和市場環境下,創業型企業如何迅速成活,實現用最少的資源,撬動最大利潤的方法。同時,讓創業者明白,創業的首要任務不是實現夢想,而是活下去。所以,創業的志向要遠大,但切入點一定要小,因為這樣才更可控,才能避免風險和空談,把事情踏踏實實地做下去。
大部分敢于創業的人都是有野心的,即便是被迫創業的也不例外,但是在進入創業的過程中,很多人的頭會被壓低。就像作者書中說的,之所以很多創業者不敢去考慮壟斷市場這樣的事情,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不敢舍棄。越是競爭激烈的行業,我們就越要學著出奇制勝。可能會有人說,我不是不愿意舍,而是自己確實實力不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這就是影響我們建立戰略雄心的第二個原因——思維被局限了。所以,創業想成功,得有不安于現狀的天性和骨子里對金錢的渴望。
如何激勵團隊成員呢?作者分析到,首先要明確角色,團隊的角色分工除了體現在技能上的互補之外,也體現在對團隊的促進作用上。其次要區別優勢,其核心就是讓團隊每個成員意識到自己真正的特長和角色,當對方認可這種認知的時候,相互之間就會呈現配合協作的狀態,而不是競爭,團隊就會變得更和諧。最后是鼓勵溝通,事實上對于團隊來說,善于溝通永遠是激勵的最好方法,而且這種溝通,應該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機制。此外,還有幾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低工資,高提成;“小恩小惠”不嫌多;實施人性化管理;讓全體人員集體做夢。
作者歸納了具有啟發意義的實戰經驗。比如,真正的公平不是對每個客戶都一視同仁,而是應有所區別。真正的品牌運作一定是不同定位產品的“抱團作戰”,高質高價,低質低價,高質打品牌,低質打市場,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眼下的生存和未來的發展。再比如,傳單要想有效果,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短時間的出現遠遠不夠,我們必須長時間、固定地出現在他的生活當中,對方才能記住你,進而選擇嘗試消費。而對于投資人,作者給出的意見是,投資方就是選鞋子,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名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作者還提出了新的營銷思維。比如靠微信、微博營銷的“微營銷”,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銷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他們完全可以揚長避短,徹底扔掉壓力沉重的傳統營銷渠道,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微營銷”上。因為“微營銷”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成本低,效率高,依靠口碑營銷,可持續,而且互動性很強。想做好微營銷,抓住“新、奇、趣”,只要掌握這三個原則,微信、微博被關注的機會就會更大。
比爾·蓋茨說:“這個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然后再去強調你的感受。”窮人缺什么?表面缺資金,本質缺野心,腦子缺觀念,機會缺了解,骨子缺勇氣,改變缺行動,事業缺毅力。《一開始創業就做對》彌補了創業者缺失的東西,所以,這本書不僅有思想上的指導意義,還有戰略上的實戰意義,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