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高度依賴信貸驅動經濟增長模式的終結
      讀鄧肯新著《蕭條再襲:紙幣經濟的崩潰》
      2013-07-15   作者:朱正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作者:理查德·鄧肯
      出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大大低于市場的預期。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1%,同比下降0.6%,工業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2.9%,同比下降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13.3%,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14.%,同比1至4月回落0.2個百分點。同時,信貸數據和外貿進出口數據同比大幅回落。6月中下旬,銀行間市場一下子彌漫著“錢荒”的緊張氣氛,滬深股市應聲急挫,連續出現“九級強震”。莫非中國經濟蕭條真的來臨了?此時此刻,細讀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鄧肯新作《蕭條再襲:紙幣經濟的崩潰》,或許能有助于我們廓清思路。

          2003年,鄧肯在其出版的名著《美元危機成因、后果與對策》中,因為準確地預測到了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而聲名鵲起,緊接著2009年12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資本主義的墮落》,分析了由于美國政府大量政策失誤而導致了這次災難深重的金融大海嘯。前兩本書中的很多觀點已被美國政府及國際經濟組織采納。《蕭條再襲:紙幣經濟的崩潰》是鄧肯第三本著作,核心論點是:由于金融創新及存款準備金約束的大大弱化,美國信貸急劇增長,以至于貨幣相對信貸而言已經微不足道。信貸的持續增長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增長,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即信貸債務融資型增長范式,使得美國經濟由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變成以信貸和服務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信貸債務融資型增長范式的邏輯是,通過信貸的持續增長,來推升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抵押融資能力,從而不斷擴大信貸水平;通過大量進口國外廉價商品來降低國內消費物價,從而形成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佳境。然而,信貸的持續增長必然會導致經濟蕭條,這幾乎是一個顛簸不破的真理。目前美國經濟已形成了對信貸的高度依賴癥,若要減少信貸,必會造成經濟的進一步蕭條。因此,要消除目前的金融危機,還得進一步增加信貸,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

          不過,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命題,但并非無解。鄧肯主張,在私人部門和金融部門沒有進一步承債能力的前提下,政府應該高舉信貸的大旗,推進重大戰略性先導產業的投資,如太陽能行業等,這樣既可以解決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過高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增強美國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理性、務實的選擇。鄧肯的很多觀點已被美國政府及國際經濟組織所吸納。

          如果把《蕭條來襲》中的國名抹去,作者談的許多問題,在中國也同樣存在。所不同的是,作為世界產業生態鏈中兩個重要的核心,以美國為核心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處于產業鏈的上游,而以中國為核心的新興市場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正在美國曾經走過的路上疾速行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如果以時間為鏡面,中國和美國互為鏡像,美國的昨天可能就是我們的今天,如果我們不吸取歷史的教訓,那么,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再深一步思考,由于我們發展市場經濟歷史較短,市場機制的缺點表現得更為突出。最近,5月信貸數據大幅回落,經濟增長速度相應萎縮。中國銀行間市場同時出現的“錢荒”。有人說是“差錢”,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說,中國金融市場根本不差錢,所謂錢荒,實際是“心荒”。這兩句話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有一定的道理。從總體上看,中國根本不差錢,貨幣供應量已超過100萬億,是美國的1.5倍,而中國的GDP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從結構上看,中國市場利率,尤其是民間借貸利率按照合法標準為正常利率的4倍,而一年期民間借貸利率已達到24%以上,雖然高利貸行為近來有所緩解,但據了解,民間借貸年利率還在15%以上。平時不差錢,一直享受著低利率成本、高息差、高利潤的銀行現在也不得不抬高成本了。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其高低反映了資金的供求狀況。利率飆升的背后,無論可以演繹出多少理由,其核心只能是資金的供不應求。從這一點來看,中國金融市場肯定是差錢的。

          稍早時候,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問題,要求將資金引到服務于實體經濟中來,中央銀行強調盤活資金存量,穩定資金增量。這個思路抓住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矛盾:經濟對信貸增長的高度依賴。恰如鄧肯所說的信貸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信貸年均增長率達到22%,大大高于9.92%的經濟年均增速。中國的M2與GDP之比從1978年25%增長到2012年230%左右。如果保守一點,按照2011年和2012年M2平均14%的增速,有人預計20年后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將超過1200萬億元,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即使以這樣高的信貸增長速度,實業部門仍然差錢。那么,資金到底流向哪里去了?鄧肯在《蕭條來襲》中分析信貸的持續增長帶來后果之一,是大量資金脫離實體經濟部門,從事金融投機和房地產投機,出現產業的空心化。現在中國信貸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金融投機等行業,而實體經濟部門卻嚴重的“資金饑渴”,與鄧肯所分析的情況很相似。

          央視第二頻道5月下旬播過討論“金融市場差不差錢”的節目,一位嘉賓說這次中國金融市場出現的“錢荒”,是政府和央行對金融業的一次“壓力測試”。在筆者看來,我們無需猜度這種測試的真實目的,但實際結果卻給我們一個重大警示:中國經濟對信貸的依賴已達到了極高的程度,金融市場的畸形化程度較為嚴重,信貸稍微收緊一點,金融市場就鬧“錢荒”,股市就會巨幅波動。而無論從國際金融環境還是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未來長期保持信貸高速增長已沒有可能。美國信貸的高速增長靠的是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增加居民的財富效應和承貸能力,從而擴大消費信貸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信貸持續高速增長的過程中,除短期內出現消費價格水平上升外,大多數時候消費價格水平都較低,基本上做到了高信貸、高增長、低通脹。其主要原因是美國憑借其國際貨幣發行國的地位,能長期容忍貿易赤字的大幅增加,進口世界上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從而壓低通脹水平。同時,美聯儲通過大量發行美元,向世界提供流動性,又通過利率匯率操縱,實現美元回流從而彌補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達到國際收支的總體平衡及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中國顯然是沒有這一優勢的。中國持續的信貸增長必然會導致高額通脹。同時,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較好,量化寬松退出只是時間問題,一旦美國收緊量化寬松,資金必然回流美國,中國市場熱錢外逃,央行將被迫收縮外匯占款。另外,中國信貸增速放緩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未來信貸將會逐漸下將。

          為預防蕭條,除了痛下決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調整信貸結構,改變經濟高度依賴信貸驅動的模式,別無他途。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 第18個世界讀書日 各地溢書香 2013-04-25
      · 世界讀書日: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 全國書博會揭曉“十大讀書人物” 2013-04-23
      ·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男女Av中文字幕 |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日本亚洲韩中文字幕 | 日韩V国产一二三区 | 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