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辛喬利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避稅天堂”一直是全球媒體的熱門話題。盡管“避稅天堂”涉及貧富懸殊、公平正義等諸多社會問題,其實從更深層次分析,“避稅天堂”的功能與作用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演變而發生轉變,從我們通常理解的以逃稅為主轉向金融市場運作,當今的“避稅天堂”已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到“避稅天堂”對全球金融的影響力,我們先來看看“避稅天堂”的規模。根據稅務正義組織2010年的最新預測,全球藏匿在“避稅天堂”的資產為21-32萬億美元之間,僅全球排名前50的私人銀行管理的跨境私人財富就高達12萬億美元。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數字顯示,上世紀80年代,大約一半以上的國際銀行貸款途經“避稅天堂”;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有三分之一通過“避稅天堂”;美國公司賺取的利潤中有一萬多億美元滯留在海外,主要在“避稅天堂”;在某一個時點,全球證券交易所一半以上的資金趴在“避稅天堂”。
目前,全球有4000多家銀行以及300多萬家各式各樣的“海外子公司”在“避稅天堂”注冊,僅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國際商務公司就有近50萬家,開曼群島憑借“避稅天堂”的吸引力躋身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資本和市場早已跨越國界。“避稅天堂”與全球各主要經濟大國和金融中心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聯系,對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世界金融體系的演變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避稅天堂”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扮演的詭秘角色已成為公開的秘密,近年來在國際金融市場異軍突起的影子銀行借助“避稅天堂”開發金融產品、金融工具到注冊公司,以合法與半合法方式躲避本國的監管和稅收,讓國際金融市場變得如此跌宕起伏和撲朔迷離。歐債危機的深層原因也離不開“避稅天堂”,歐洲國家的一些公司與個人通過各種方式將資金轉向“避稅天堂”導致政府稅收損失,給各國政府在執行經濟和金融政策方面增加難度,也讓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管理難以掌控,嚴重影響了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避稅天堂”的演變同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密不可分。從歷史角度看,“避稅天堂”通過降低監管成本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為全球資金的自由流動提供了便利,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潤滑劑。“避稅天堂”通過降低資金門檻,解決了很多發展中國家振興經濟的資金需求,促進了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加速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
倫敦城之所以能在國際金融市場東山再起,保持國際金融中心霸主地位,“避稅天堂”的作用功不可沒。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倫敦在滿足全球資金供求方面影響巨大。由于歷史原因,英國皇家屬地和海外領地占據了“避稅天堂”的半壁山河,讓英國政府獲益匪淺。英格蘭銀行前董事邁克爾·富特更是毫不掩飾地指出英國皇家屬地“為英國市場流動性作出重要貢獻”。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曾一度出現全球流動性危機,英國的金融機構由于得到其后花園海峽群島一帶“避稅天堂”的雪中送炭,躲過一劫,也化解了英國政府的燃眉之急。截至2009年2季度,英國銀行來自“避稅天堂”的凈資金流入為3230億美元。
2007年2月23日出版的《經濟學人》雜志在有關離岸金融中心的專題報告中指出:盡管以減少金融犯罪為目的的打擊“避稅天堂”的國際行動受到歡迎,但各界對離岸金融中心的廣泛擔心有些夸張,管理有方的“避稅天堂”不管是在岸還是離岸都有益于國際金融體系。
“避稅天堂”遍及全球的各個角落,從歐洲、拉美,到非洲、中東、亞洲等地都可以看到“避稅天堂”的身影。最有影響力的“避稅天堂”主要分布在兩大地緣政治中心,即歐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還有一些主要分布在發達經濟體周邊的地區和島嶼,以及一些處在具有戰略意義的交通要道或國際商業和貿易中心。這些國家和地區成為發達經濟體的重要補充,形成若即若離的特殊關系。綜合各大國際組織和機構對“避稅天堂”的定義,被列為“避稅天堂”的國家和地區的數目在40-80家之間。
由于“避稅天堂”處于合理避稅與非法逃稅之間的灰色地帶,現代“避稅天堂”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未能逃脫丑聞的陰影。一些公司和個人濫用“避稅天堂”,將其變成欺詐和藏污納垢的平臺,制造出一起又一起丑聞。社會名流、金融大盜、貪污腐敗分子、黑社會和恐怖分子利用“避稅天堂”逃稅、洗錢的案件在媒體上頻頻曝光,也讓“避稅天堂”成為公眾心目中的是非之地。全球各國政府正在采取一切措施堵漏洞,涉及這些方面的“避稅天堂”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只要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存在著差異,存在著不平衡,各國在監管和稅收政策方面存在著空隙,“避稅天堂”就會不斷以新的形式行使著監管和稅收套利的功能,對此,我們必須客觀面對,絕不可忽視“避稅天堂”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應該從更寬的視角和更高的層面去看待這個問題。經過多年的發展,“避稅天堂”已經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避稅天堂”曾經對美元國際化產生過積極作用,當年美國的金融機構出于利益驅動,曾借助“避稅天堂”在離岸美元相關的金融業務方面相當活躍,推出一系列金融創新產品與工具,將美元推向全球的各個角落。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終極目的是在全球范圍內支付、交易、投資和儲備方面的使用,中國在境外的金融機構如何通過金融創新,利用“避稅天堂”推動人民幣相關的離岸業務,使其成為非貨幣發行國之間的信用中介并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中的重要一員,是值得中國相關機構進一步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