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三聯書店成立八十周年
      2012-07-24   作者:  來源:百道網
       
      【字號

        “錢鍾書60年前曾對我說,他志氣不大,但愿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60年來,他就寫了幾本書。本《集》收集了他的主要作品。憑他自己說的‘志氣不大’,《錢鍾書集》只能是菲薄的奉獻。我希望他畢生的虛心和努力,能得到尊重。”這是楊絳為《錢鍾書集》所寫的序。這序,有個很有意思的標題:錢鍾書對《錢鍾書集》的態度。
        在三聯書店地下二層的那間讀者服務部,翻閱十大冊的《錢鍾書集》,錢鍾書先生窮其一生的思考與學問,就這樣被讀者如我輕輕捧在手里。在那個逼仄,四壁皆書的小間里,翻開有著淡淡油墨香的這套大書,難免感慨萬千。
        知識的積累、文化的傳承以及文明的養成——出版業,尤其是一家出版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功用與價值何在?10年前,在三聯書店讀者服務部里的感慨,現在演化成了一個疑問。在紀念三聯書店成立80周年之際,如果我們以這家書店的歷史為線索,我們將會發現什么樣的答案呢?
        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三家出版機構1948年在香港聯合,這就是“三聯”書店的來由。只是,我們稍加前溯,追索這三家出版機構的前身,其共同點一目了然——它們都是由雜志演化而來。《生活》周刊創辦6年后,有了生活書店(1932);而《讀書生活》雜志獨立一年后,就誕生了讀書生活出版社(1935年)——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情報》與《中國農村》的主持者薛暮橋、孫冶方……成立了新知書店。
        韜奮先生對自己的定位是要做一個“永遠立于大眾立場的”新聞記者,這是當年《生活》周刊能夠銷售15.5萬冊,可以跟當時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不相上下的原因所在。或者,從歷史的后點來看,韜奮先生更有價值的選擇是他創立了生活書店;書刊融通,這一選擇,即使在抗日救亡年代,也使知識分子進有“言論救國”的輿論平臺;退,亦有啟蒙民眾,并積累知識與傳承文化的載體。
        這是一個由“救亡”而起,然后進入“啟蒙”,最終成為一家創造性學術出版機構的歷史軌跡。自韜奮先生始,經胡愈之、徐雪寒,直至范用,他們的努力,有重大階段性價值的成果在1986年;這一年,三聯書店成為獨立出版機構。在新的時代,三聯書店有了創造知識與文化的機會與空間。
        在這樣的空間里,近30年來,三聯書店貢獻了費孝通、巴金、錢鍾書楊絳夫婦、金克木、黃仁宇、吳敬璉等無數思想與學問家的著述;在這個時代,討論諸如三聯書店跟知識、文化與文明的關系,其實,我們需要傾聽的,就是這些思想家與學問家們自己的故事。他們,尤其是他們偉大的創造,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
        著作家,或者說那些偉大的思想家與學問家,他們與出版機構的關系,楊絳先生很淡然,也很淡定地給出了她的要求。理解一家出版機構與知識和文化的關系,這才是真正的要點所在。
        學者許紀霖描述:“在金錢與權力之外,三聯圖書建立了第三種尊嚴:知識的尊嚴、思想的尊嚴和知識分子的尊嚴。”
        楊絳先生的結論則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三聯 與時代同行
        80周年的三聯書店,它的歷史,當然濃縮了我們時代的信息;同樣,它也在以自身的努力,回應著時代的命題。

          獨立
          1932年的《生活》周刊與生活書店
        1936年11月22日。這剛剛要過去的一天,對于回到家中的鄒韜奮而言,實在也算是平常的一天。他后來回憶,這時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綏遠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慮的只是這個問題。這天下午18點,他趕到功德林參加援綏的會議,到會的人很多,銀行界、教育界、報界、律師界等等,都有人出席。大約深夜23點,鄒韜奮離會,回到家中睡覺時已經24點了。上了床他還在想著下一期《生活星期刊》的社論應該做什么題目,一個多小時后才漸漸睡去。睡得很酣……不料,僅僅兩個小時,鄒韜奮被后門兇猛的打門聲和妻子的驚呼聲驚醒。門打開了,5個人一擁而入,其中有一個法國人,手上拿著手槍,做準備開槍的姿勢。鄒韜奮被捕了。
        這一夜在上海同時被捕的還有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樸、王造時、史良與沙千里,這即當時轟動海內外的“七君子事件”。“七君子”之一的著名社會活動家李公樸,容易被大家忽略他的職業身份:《讀書生活》雜志的創始人,讀書生活出版社的創辦人與社長。
        半年后,“七七事變”爆發,8年艱苦抗戰拉開序幕。在中國近代史的大格局里,“七君子事件”作為一種標志,所顯示的救亡運動的民意澎湃,意味著中國作為“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廣泛形成。羈囚在蘇州“江蘇高等法院看守分所”里的鄒韜奮,在看守所里開始寫作自傳性著作《經歷》,回望自己的人生與事業,鄒韜奮將“轉變”(《經歷》第29章)時間定格于1932年。
        中華職業教育社系黃炎培先生1917年聯合當時教育界、企業界的有識之士在上海創建。《生活》周刊作為職教社的機關刊物,在創辦一年后,1926年10月由鄒韜奮接手主編。接手之際,統計發行量,《生活》周刊僅2800份。5年后,這份周刊日常發行量達到創紀錄的15.5萬份,其中直接訂閱的5萬份。這個發行數字,已與全國最大的日報——《申報》和《新聞報》的發行量不相上下。這其間的變化,如鄒韜奮所述:“《生活》周刊漸漸轉變為主持正義的輿論機關。”
        日常發行超過15萬份的《生活》周刊,其價值顯然不僅僅是這個驚人的數據所能簡單涵蓋的,民意凝聚與社會動員,它有著超強的力量,當然也面臨更為復雜的挑戰。
        1932年春,蔣介石派胡宗南到上海,約鄒韜奮晤談。《生活書店史稿》記錄:“(雙方)就抗日問題和《生活》周刊的態度辯詰達四小時之久。胡宗南極力為蔣介石游說,軟硬兼施,試圖拉攏韜奮,改變政治立場,逼韜奮表態擁護蔣介石……韜奮坦率地回答胡宗南,只要政府公開抗日,便一定擁護,在政府公開抗日之前,便沒有辦法擁護。”這一結果使得《生活》周刊面臨第一輪現實壓力。胡離滬不久,蔣即從“剿共”前線南昌軍委會行營發出密令,在江西、湖北、河南和安徽四省查禁《生活》周刊。
        事情并未到此結束,《生活書店史稿》記錄:“蔣介石直接對《生活》周刊主辦單位中華職業教育社負責人施壓。蔣親自出面,把職教社主任黃炎培請到南京,因《生活》周刊是職教社主辦的,要黃炎培責令韜奮改變《生活》周刊的政治立場,這樣使職教社的負責人很為難。他們對韜奮的為人做事十分理解,也看到了《生活》周刊對促進社會進步產生的積極效果。但職教社是一個教育機關,卷入政治漩渦對職教社整個事業會帶來不利影響。”
        怎么辦?鄒韜奮經過慎重思慮,“應力倡舍己為群的意志與精神,擬自己獨立把《生活》周刊辦下去”。——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時刻,其結果,“韜奮商得職教社同意自主經營,訂立契約,并允如果周刊盈利,將其20%支援職教社辦教育事業。公開聲明,與職教社脫離隸屬關系”。
        《生活》周刊獨立了。與此同時,1932年7月1日,三聯書店的前身之一——生活書店成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讀書很好》:讀懂香港,乃至中國 2012-07-17
      · 新華讀書“六月十大好書”揭榜 2012-07-09
      · 《讀書很好》 2012-07-09
      · 牽手"三秦書月青年讀書節" 2012-05-14
      · “2012讀書盛典”電視晚會舉辦 2012-05-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亚洲另类日本欧美专区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