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和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很多人都發現,那些發生在以前看上去遙不可及的國家和地方的國際新聞、國際事件,和自己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甚至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中東局勢一不穩,的哥和私家車主們就開始擔心油價要調……所以,越來越多的普通中國人對國際新聞越來越感興趣,也是很自然的。
但國際新聞每天都是紛紛擾擾,千頭萬緒,今兒美國和伊朗急了眼,明兒法國和德國鬧別扭,再不就是日本和韓國又掐起來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啥原因沒?他們到底爭的是啥?王偉的《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就是一本深入淺出、揭秘國際新聞背后推手和力量的“大眾教材”。那些以前聽起來大得嚇人、讓人止步的“世界格局”,被作者用流暢的文筆以及真實生動的事件細節,講述得生動有趣,他一層一層地剝去國際新聞事件的紛敏復雜的外衣,還原了這個世界赤裸裸的面目。人民大學張鳴教授曾評價這本書說:“第一次聽人講格局,講得這么通俗、這么有趣,用經濟學的原理,把世界的變遷,講得津津有味。
”
書中還披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讓人看完之后心潮澎湃、感慨良多。比如,蘇聯解體以后,葉利欽給戈爾巴喬夫每月4000盧布的退休金,后來,隨著俄羅斯國內瘋狂的通貨膨脹,這筆錢只能換1美元。為了謀生,于是戈氏開始像藝人一樣忙著在西方國家拍廣告賺錢——帶著10歲的孫女拍了必勝客廣告,用自己的名字為伏特加酒做了商標,還曾為LV做過廣告。
這聽起來荒誕又悲情,但背后卻是國際政治力量較量的后果。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對美國霸權也有詳細而深入的解讀:從美國霸權的形成、運作的路徑、操作的方式,都一一進行了生動有趣的剖析。比如,在講到美國如何運用其綜合實力加強自己的霸權時,作者舉例說,在美國的消費文化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宣揚自己的正面形象、丑化對手。風靡世界的電影《變形金剛》里的擎天柱,他身上的顏色都是紅、白、藍,正好是美國國旗的顏色,擎天柱的人格塑造幾乎就是林肯的翻版;由美國人設計的電腦游戲《紅色警戒》里的反面人物尤里,其外貌很容易讓聯想到列寧……這樣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還回顧了歷史上發生過的、當時不能說、后來不想說的重大事件的背后:鐵幕冷戰、蘇聯解體、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廣場協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生和死,這些都被作者以新的角度——國際資本的流向來加以解釋,和以國家利益、民族意志解釋國際關系的角度相比,這些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
書里有一些觀點或許可以商榷。比如在237頁《難以逾越的“對角線”》一節,作者認為中國上世紀中期開始的
“上山下鄉”是為了緩解城市里的就業壓力。這一觀點與美國學者伯恩斯坦(Bernstein)和德國學者史查平(Scharping)相同。但法國漢學家潘鳴嘯(MichelBon-nin)的研究顯示:“10年間共有1400萬人招聘進城,其中600萬是知青,800萬是農民”,潘鳴嘯認為是一種
“城鄉勞動力大交流”。這也啟示我們,對同一歷史現象的解讀,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也是生活的常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