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繼北京中關村支持創業模式的“領創空間”服務之后,近來天津在世界級產業創新中心的定位下,推出了一攬子扶持政策,以
期打造以“
眾創空間”為單元的新模式。據悉,最新推出創新創業“津十條”明確,市政府對經認定的眾創空間,分級分類給予100萬-500萬元的一次性財政補助,用于初期開辦
費用。到2016年,全市眾
創空間將超過100個,在此基礎上,政府將“觸角”延伸到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補貼發放等“一站式” 創業服務。
眾創空間全市“開花”最高補貼500萬
如今,咖啡館不單單是個休閑談心的場所,繼北京中關村車庫咖啡的“談靈感、尋項目”功能之后,在天津它已演繹成一個“全國13部委領導加上天津市相關市局領導和創客們暢
所欲言, 共商‘雙創’大計的空間。
6月28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家指導單位、中國政府網、中國網絡電視臺聯合發起的《發現雙創之星》大型主題系列活動天津站啟動,上午的對話活動在濱海新區津京互聯創業
咖啡廳舉行
。早在2013年10月開張納客之初,津京互聯創業咖啡廳就定位于打造服務津京地區科技型創業者的“新地標”。據悉,天津目前已有包括闖先生、璣瑛青年創新公社、
天津青年創業園、中國 星和國人預浮華基本等一批服務功能強、特色鮮明的40余個眾創空間。
不僅如此,天津市政府已經出臺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即創業創新“十條”),提出鼓勵企業、投資機構、興業組織等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或管理運
營創客空間
、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載體,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到2016年,天津全市每所普通本科高校、獨立設置的高職學院、獨立
學院至少建設1個眾創空 間,各區縣、濱海新區各功能區至少建設3-4個眾創空間,全市眾創空間超過100個。
“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尤其區縣各個高校積極性比較高,現在100個目標肯定不止,第一批剛剛開始認定,現在就報上來了50多個,而且有個區縣一報就是7、8個,所以現在看我
們還要講究 質量,我們把最好的資源配置起來,讓每一個眾創空間建立起來的時候充滿活力,聚集人氣,形成好的氛圍。”對此,天津市市科委主任趙海山在“發現雙創之星-眾
創空間”主題互動活動上透露。
對于創業者,特別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啟動資金是個“攔路虎”。為此,“津十條”明確,市政府對經認定的眾創空間,分級分類給予100萬-500萬元的一次性財政補助,用于初
期開辦費用
。“另外,我們支持每一個眾創空間建立一個種子基金,這個種子基金原則上不低于300萬,市政府財政拿出30%給予匹配,主要面向眾創空間的創客,包括我們這些成
立公司以前的這些個大 學生,5萬塊錢的借款,包括采購創客的產品,如果出現風險,政府首先來承擔,也吸引了社會的資本能夠進入到種子基金。”趙海山說。
實際上,天津所做的遠非如此。據趙海山透露,下一步政府還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創新。“比如在財政上,我們考慮建立天使的引導資金,實際上這個已經有,現在就是要加大
它的力度,
讓每個區縣從市政府到區政府拿出不超過50%資金參股組建。天使投資一旦出現了風險,首先由政府的資金來補償,如果投資成功了到了A輪B輪后期,退出的時候政府
的資金基本上就是原職退 出,把收益讓給社會投資者,進而進一步吸引社會更多的投資進入到初創期創新創業的天使投資當中。”趙海山說。
一攬子政策接“地氣” 外地生可落戶
對于創業這條路,資金問題絕非是唯一問題。賈佳佳是一位來自天津大學,對創業充滿激情的女生。困擾她的是周圍朋友、同學的異樣眼光和家人的不支持。另外,國家給出的大
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很多學生一知半解,也不知道通過哪種渠道最便捷、最權威。
對此,天津市教工委副書記、教委副主任楊清海透露,下一步要把一些優惠政策公布,同時對創業學生做好培訓。楊清海表示,“下一步我們要充分利用眾創空間的這個平臺,要
專門有一項機制,政府的服務專員要進入到高校的眾創空間,來幫助學生在眾創空間里頭進行政策的解答,包括進行政策的延伸的服務。”他透露,“從下周開始科委和教委要組
織專家來進行認定,按照現在這樣一個工作進度,可能7月份的首批天津市的眾創空間要經過專家評審以后,要向社會公布。”。
另外,天津教委也在考慮,在網上建立一些公共的平臺,把現有的政府的各個部門的有關的創業的政策匯集以后,以學生比較喜聞樂見的問答式掛在網上。
對于如何讓政策接“地氣”的問題,天津同樣不遺余力。據悉,津“十條”推出的同時,為實現政策的落地,政府又配備22個配套實施辦法。意在解決政策落地,解決“最后一公
里”問題。“我們這個政策不是懸在空中的,而是可以落地的,可以實施的,可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個政策為我們天津眾創空間的發展提供了全面的從政策、資金、服務
等等全方位的保障。”趙海山表示。
據趙海山透露,對于大學生創業群體,休學可以創業,創業可抵學分;外地高校學生到天津來創業可以落戶,并給予政策的扶持;同時,對鼓勵創業教育的開展和創業輔導體系培訓
體系的建設,大學生的創業扶植政策由原來3年延長至7年(畢業前2年和畢業后5年)。而大學生休學可以創業,創業可抵學分;外地高校學生到天津來創業可以落戶,并給予政策的
扶持;在職的高校、院所、國企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可以保留原來的身份,對天使資金給以支持等各種政策,正在落實或完善之中。